首页>检索页>当前

南京工业大学团队:创制“智能细胞工厂”实现“一菌双产”

发布时间:2025-11-24 作者:王琼 杨芳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王琼 通讯员 杨芳)近日,南京工业大学跨学科师生团队成功创制“智能细胞工厂”,利用葡萄糖同步生产能生物合成“生物基聚酰胺PA54”的两种物质“生物基尸胺”和“生物基琥珀酸”。该研究破解传统工艺环保痛点,实现酸碱自中和与原位二氧化碳固定,取得了环境友好和碳减排的双重效果,打造了一种聚酰胺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

生物基聚酰胺作为一种性能优异的生物基材料,广泛应用于纺织、工程塑料等领域,生物基聚酰胺PA54是聚酰胺家族的新成员,也是家族里的“环保优等生”,然而其须由“生物基尸胺”和“生物基琥珀酸”两种物质生物合成。该团队领衔指导教师陈可泉教授告诉记者,以往制造生物基聚酰胺PA54需先请两个不同的微生物团队,一个专门制造生物基尸胺,另外一个专门制造生物基琥珀酸。“就像做饭,得去A厨房蒸馒头,再去B厨房炖排骨,不仅流程长且复杂,而且两者工作时还会浪费资源,产生没用的废弃物。”指导教师之一冯娇副教授形象地补充道,“我们是把以前两个各自生产、浪费严重的作坊,变成了一个高效、自给自足,还能‘内部消化垃圾’的‘全能一体厨房’。”

团队总队长、南工大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生物工程专业学生朱楚宁介绍,在项目中,团队构建了“干实验”与“湿实验”双轨并行的研发策略,形成“设计-构建-验证-优化”的闭环,极大提升了研发的精准性与效率。

干实验组主要进行线上设计,搭建多尺度计算框架,通过系统动力学模拟、酶理性设计、代谢网络优化三大模块为湿实验组提供改造位点。其中利用AI辅助设计与理性改造,对关键酶——赖氨酸脱羧酶进行优化,使其酶活性提升113%。

湿实验组主要负责实验验证,他们利用合成生物学手段为菌株安装了“基因开关”,改造了关键酶、调控了辅因子,精准控制实现了“一菌双产”。“为了打造智能细胞工厂,我们选用大肠杆菌NT1003作为‘底盘细胞’,通过合成生物学手段,对其进行了精巧的设计改造。”湿实验组组长鹿晨曦介绍道,通过一个工程改造的大肠杆菌在有氧阶段智能地生长积累前体物质,在厌氧阶段同步生产“生物基尸胺”和“生物基琥珀酸”两个产物。

据了解,除了技术突破,该团队高度重视科普与推广,制定了“洞察—启动改进”的人类实践模型,即挖掘社会需求与行业痛点,推进相关项目实践,再对实践过程优化完善,通过与企业、高校和公众的积极互动,普及生物基材料知识,提升社会对绿色制造的理解与接纳。朱楚宁表示,未来团队将继续推动“智能细胞工厂”的实际应用,让合成生物学的创新成果真正赋能环保产业,助力绿色低碳发展。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