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河北涞源:让学生吃得放心吃得“美”

发布时间:2025-11-24 作者:周洪松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周洪松)“今天的三荤一素套餐比上个月多了一个鸡腿,但价格还是7块钱!”这几天,河北省涞源县第一小学教育集团的学生们发现,现在学校食堂不仅每顿都有三菜一汤,还经常换着花样,且加菜不加价。“我们看在眼里,暖在心里。”家长刘女士说。

这一暖心变化是涞源县创新推行校园餐“1133”管理机制的结果。“1133”,即:以“一个思想”引领方向,坚持非营利性原则,将安全、公益、规范贯穿管理全过程;以“一个明确目标筑牢根基,通过推进四化建设(中小学食堂基本实现建设标准化、运营公开化、管理规范化、监督常态化建设目标)和实现8个100%达标(“三防”设施配备率、陪餐制度落实率、从业人员培训率、膳食监督家长委员会覆盖率、师生家长投诉办结率、责任督学每月进校开展督导覆盖率、互联网+明厨亮灶覆盖率和教育市场监管等互联互通率100%),推动管理规范化、标准化;以三个三协同机制织密保障网络,通过构建外部监管三维联动体系(食品安全监管、膳食经费管理和家校社监督多方联动)、实施采烹就餐三项品质提升工程、深化内部管理三重保障机制(管理效能、服务品质和安全屏障),让山区学生的每一餐既安全,又暖胃暖心。

“校园餐管理必须守住安全底线,坚持公益非营利属性。”涞源县教体局党组书记、局长秦龙多次在全县校园餐专项会上强调。该县明确规定了学校食堂食材支出占比:规模较大学校要达到70%左右,较小学校不低于60%。

走进涞源县第一小学教育集团食堂,“互联网+明厨亮灶+AI”屏幕实时显示着操作间画面。集团书记刁志刚介绍,这里实现了常态化“食堂开放日”,每天总有十余名家长拿着“膳食监督卡”检查食材新鲜度。

这种透明化管理得益于“三维联动”监管体系。今年秋季开学初,县市场监管局在突击检查中发现某乡镇小学存在食材储存不规范问题,当即下达整改通知书。“我们建立了问题台账,156个类似问题已全部销号。”县教体局三级主任科员崔智慧说道。

“以前蒸200个馒头要盯着火候,现在设定好程序就能自动完成。”新安装的智能蒸饭车让涞源县第二中学炊事员陈师傅轻松不少。今年以来,县财政投入80余万元,为全县15所学校高风险食堂硬件设施进行改造提升,食堂建设标准化从60%跃升至95%。

食材质量的提升更让师生受益。记者在王安镇中学看到,每筐蔬菜上都贴着二维码,扫码就能查看产地、检测报告。“我们建立了‘平台集采+学校监督'双保险机制,食材合格率保持100%。”平台负责人梁蓝天说。更暖心的是“妈妈食堂”的设立——85名家长厨师经过专业培训后上岗,她们根据孩子口味调整菜品,让学生在学校食堂吃到了“妈妈的味道”。

“每月5日是我们的‘安全演练日’。北石佛镇中学安全总监丁艳春演示着应急处置流程。从食物中毒报告到医疗救援,整套预案已在各学校演练15次。县教体局编制的《校园餐管理制度汇编》细化了118项操作规范,规模较大学校设立的“食安处”如同“前哨站”,由专职人员每日巡查食材储存、餐具消毒情况。

学生、家长餐食满意度从去年的92%提升至98%,保定市教育局调研组专家评价:“涞源县的'1133'机制实现了公益性与可持续性的平衡,为山区校园餐管理提供了可复制的样本。”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