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给孩子一片自由探索的“原野”

发布时间:2025-11-24 作者:陈明 来源:中国教育报

  如果把人生看成一场原野上的探索,则没有固定的终点和整齐划一的路线,每个生命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道路

  前不久,在某家庭教育论坛上有观点提出要更加关注孩子生命的独特性,在成长中给孩子一片自由探索的原野,并注重培养孩子应对未来的综合能力和幸福力。在协同育人的过程中,教育者应该以什么样的思维方式去看待孩子的成长,的确是关系到育人方向和成效的关键因素。

  一望无垠的原野是开放的,代表了无限可能性,可以自由探索。从路径和目标上看,原野上没有标准化的赛道,没有预设的地图,没有设定的终点和时间。如果把人生看成一场竞赛,那每个人都要按着统一的路线和规则前进,如果跑到赛道外面去了就算犯规,但如果把人生看成一场原野上的探索,则没有固定的终点和整齐划一的路线,每个生命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道路,在这个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价值并成就自我,就算成功。

  从评价上看,如果把人生看成竞赛,则高度依赖外部评判标准,所以难免会在这个过程中产生强烈的竞争心理和焦虑情绪,而原野中的奔跑和探索可能更看重个体内在的需要和感受,比如在探索的过程中是否能找到自己的兴趣和热爱、是否能发挥出自己的潜能、是否能收获价值感和幸福感等。这种思维方式应用到育人中,更注重个性化、多元化,更注重帮助孩子寻找不同的发展道路。

  我们到底应该怎样看待孩子一生的长远发展,如何才能让孩子拥有健康身心与健全人格?这些都是值得家长和教师在育人中思考的重要问题。近日,教育部印发的《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十条措施》中明确提出,要减少考试频次且不按成绩排名,也是有意识地要降低过度竞争的氛围对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带来的不良影响。从家庭和学校的角度,建议从以下几方面转换观念,用更开放的思维方式来看待孩子的生命价值与发展道路,为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生态。

  发现每个孩子身上的优点和潜能,而不用学业成绩作为单一标准来评价孩子。有调查显示,学业压力仍然是导致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因素。无论是对于成绩优异的孩子还是成绩不好的孩子,过于单一的评价标准都会对他们的成长带来不利影响。成绩优异的孩子在来自外界评价的反复刺激下,会过于看重学业带给自己的安全感和价值感,一旦成绩出现波动就会导致焦虑和压力,甚至出现心理危机;而那些成绩不好的孩子,很容易在学业上产生挫败感,如果家庭和学校完全看不到这个孩子在学习之外的优点,那他就容易觉得自己一无是处,看不到自身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甚至变得自暴自弃。

  引导孩子形成正确的竞争观和价值观,而不要过于强调竞争。过度竞争让所有人都挤在同一条赛道上时就形成了“内卷”。孩子容易异化学习的目的,认为只有在考试中打败别人才是一种胜利,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很难体会到快乐和从容,身心变得疲惫不堪。家庭和学校都要引导孩子正确看待竞争,正确对待输赢,培养孩子健康的价值观和面对挫折时的心理韧性。

  看到孩子成长的差异性和过程中的努力,避免过于急功近利的结果导向。生命的独特性除了体现在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和天赋外,还体现在每个生命的成长节奏也是有差别的。有的孩子在身心发育上可能晚于其他同龄人,但只要我们保护好孩子的自信心和内驱力,也许他会有很强的发展后劲。因此不管是家长还是教师,都要看到孩子成长的独特性和差异性,并努力看到孩子在过程中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进步,及时给予鼓励与认可,帮助孩子树立自尊、自信的人生态度。

  走出对孩子未来的过度担忧,用开放性眼光看到生命的无限可能性。当下不少家长陷入教育焦虑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对于孩子未来不确定性的担忧,总是担心孩子如果成绩不好,就考不上好大学、找不到好工作、过不好未来的人生。家长需要看到孩子人生发展的多样性,相信每个孩子都有适合自己的道路,去培养真正对孩子应对未来挑战具有基础性和关键性作用的素养与能力,比如健康的身心、良好的品格、强大的内驱力等,这些才是真正能帮助孩子在充满不确定性的未来站得更稳、走得更远的品质。

  (作者系本报记者)

《中国教育报》2025年11月24日 第09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