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题背景
近年来,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率持续上升,呈现低龄化、发展快、程度深等趋势。教育部先后印发《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小学入学适应教育指导要点》,提出儿童应具备初步健康意识和科学用眼习惯,明确规范读写姿势、控制电子产品使用、掌握眼保健操等行为目标。然而在一线教学观察中,这些要求在幼小衔接阶段面临“断层”困境,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学习方式转变带来高频词用眼任务,二是护眼教育缺乏整合机制,三是主体参与度不高。
基于以上现象,我们以“护眼习惯养成”为课例主题,尝试构建基于幼小协同的护眼教育路径。通过跨龄合作、“挑战营”任务驱动、亲子迁移延展等方式,推动儿童在真实情境中理解护眼意义、掌握护眼技能、形成护眼责任感,实现护眼教育从“成人灌输”到“儿童建构”的转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观看视频、图卡识别、任务演练等方式,使儿童理解科学护眼的重要性,掌握“三个一”正确坐姿、眼保健操关键动作,了解常见不良用眼习惯的危害。借助“坐姿对对碰”“默契练眼操”等实践任务,引导儿童将认知转化为具体行为表现,提升动作规范性和自我监控意识,逐步形成初步的护眼技能体系。
2.适应与协作能力。基于混龄合作机制,引导学前儿童在任务推进中提前熟悉小学的课堂规则、节奏和表达方式,减缓由游戏式学习向任务导向型学习的转变焦虑。同时,小学一年级学生通过担任“护眼导师”,锻炼表达、指导与协作能力,在支持他人的过程中实现角色自觉和适应力发展,双向促进幼小协同成长。
3.态度与迁移发展目标。通过“护眼守护卡”表达与亲子延伸任务,激发儿童对视力健康的关注意识和行为责任感,鼓励其将课堂所学转化为家庭实践的行动表达,实现护眼理念从“知道”到“做到”、从“自己”到“他人”的迁移,推动家庭护眼习惯养成。
教学设计创新
1.跨龄协同。区别于同龄平行的学习模式,本课例引入一年级小学生作为“护眼导师”,与幼儿园大班儿童一对一结对协作完成挑战任务。小学生在引导中深化理解、强化表达;学前儿童在模仿中内化规范、增强信任。跨龄协同为儿童提供责任体验与互助情境。
2.任务驱动。以“护眼挑战营”为主线,设计“姿势挑战”“眼操默契”“识图纠错”“绘卡传情”四大任务模块,明确目标、真实情境、可视化操作和任务包结合图卡、评分机制等策略,使儿童在操作中聚焦行为细节,获得及时反馈与评价。
3.表达迁移。活动后期通过绘制“护眼海报”与家庭推广任务,引导儿童将所学内容转化为可展示、可传播的视觉作品,激活儿童在现实生活中的用眼健康责任。
4.交互式教学。活动强调“教师引导—儿童协作—多轮反馈”的交互结构。教师以问题串联任务,小组内讨论、跨龄间交流互助,师生、生生、跨龄协作、家校合作形成“护眼习惯养成共同体”。
教学实施
以“护眼挑战营”为教学实施载体,通过“混龄协作——行动体验——任务迁移”的路径,按“营造氛围——合作学习——表达内化——延展实践”四段结构推进。
1.护眼启程,唤起护眼意识 ——“开营啦”。教师组织护眼挑战营开营仪式,邀请一年级学生与幼儿园大班幼儿一一结对成组,由一年级学生担任小组长。鼓励他们互相自我介绍,并由小学生带领幼儿参观小学的教室,坐一坐一年级学生的座位,感受小学一年级的课堂氛围。
教师播放央视爱眼护眼主题宣传短片《梦想篇》,引导学生观看并回答“视频中人物为了实现梦想做了哪些保护视力的事情”,引发一年级学生与大班幼儿互动讨论:为什么保护视力很重要?
2.护眼共学,掌握护眼技能——“哥哥姐姐教我来护眼”。教师提供任务卡、标记1尺和1寸的软皮尺,学生两两一组,围绕“三个一”坐姿、标准眼保健操、错误用眼行为识别三项小任务(见表1),分组开展护眼共学。

活动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通过穿插提问与互动,引导幼儿观察行为细节,通过“观察—反馈—调整—验证”过程,护眼技能在混龄互动中实现双向建构。
3.护眼挑战:协作实践,提升操作能力——“我们一起参加护眼挑战”。教师设计“四项护眼挑战”(见表2),每组学生领取挑战卡,小学生负责记录并评价。活动过程中教师可以关注不同组的不同进度,适当提醒“做完一项,请哥哥姐姐帮你打钩”。操作过程中教师通过追问“远眺时你看见了什么”“闭眼放松后你感觉怎样”,引导学生感受放松眼睛的舒适感。挑战驱动下,幼儿的护眼行为逐步从被动模仿向自主执行迁移。

4.护眼表达:图文共创,内化护眼理念——“护眼海报画出来”。教师引导幼儿和一年级小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绘制“护眼海报”,向家人和其他小朋友宣传本轮活动学到的护眼方法,帮助孩子在创作中加深理解。
绘画完成后,教师组织各组在大背板上张贴,形成“护眼海报展”。组织小组一一介绍海报的内容,其他孩子交流“你最喜欢哪幅海报,为什么”,以交流点评促经验迁移。
5.护眼延伸:亲子联动,迁移护眼行为——“把护眼理念带回家”。教师请幼儿把护眼海报带回家,并鼓励孩子争当“护眼小老师”,将护眼的行为和理念延伸至家庭,做到每日远眺、端正坐姿、向家人演示眼保健操、纠正家人的不良用眼行为等。全体参与活动的师生拍摄“护眼毕业照”,教师鼓励、肯定孩子的努力和成长。
本文系广东省教育规划课题“广州市幼儿园场景化课程研训工作坊设计与实施研究”(项目编号:2022YQJK050)的研究成果
(作者林岚单位系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学院、广东省广州市教育研究院,蓝小冰单位系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南村镇红郡幼儿园)
《人民教育》2025年第15-16期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