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改变应试教育的弊端,一些地区曾经取消了中小学统一考试,甚至学校的期中期末考试也不再进行。河南省濮阳县也曾这样做过,但很快发现没有考试衍生出许多问题:缺失评价的教学像脱缰的野马,随意删减内容、随意增减难度、随意调整进度,教师教学失范、学生学习荒废、学校内涵凋敝。
2009年,濮阳县教育局出台了《中小学教学质量检测实施方案》,重点围绕中小学各学段学科、学业成绩的及格率、平均分、优秀率(简称“三率”)开展教学评价,中小学教学秩序迅速恢复,常规教学得以加强。但一些学校用“三率”考核教师绩效,按成绩排座位,甚至个别校长教师打起舞弊的主意,全县教学质量检测的综合成本与学习代价陡然增加,传统教学评价亟待改变。
2012年,濮阳县参加了国家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四年级、八年级数学整体学业水平处于较高位置,但分数背后的学生对学校和学习的情感态度、课业负担、课程开设、教师工作状况等却不理想,学生较高学业水平付出的代价过大,学生普遍不喜欢学习,教师抱怨情绪大。
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反馈的监测报告引起了濮阳县关于教学评价的大讨论,遏制应试教育的教学评价得到部分校长教师的理解。县教育局发文禁止任何学校简单利用学生考试成绩区别对待学生,禁止利用学生成绩考核教师绩效,禁止未经教师研讨筛选布置过量作业,禁止挤占体育、音乐、美术等课程,每天为学生留出定量的课外阅读时间,开展特色校本课程建设,增强学校对学生的吸引力。
2015年,濮阳县应邀参加第二届“全国数据驱动教学改进专题研讨会”,围绕课堂教学改进、县域整体推进五位一体课程体系、教师专业发展、家校合作等多维度的教育质量评价改革,作了《数据驱动教学改进》的经验分享。
2016年,濮阳县与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联合开展教育质量“健康体检”。围绕中小学综合评价体系中品德行为、身心健康、学业发展、兴趣爱好和学业负担五个维度,影响学生全面发展的个体、家庭、学校以及社区四个方面,构建体现素质教育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科学多元的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体系。数据分析和评价结果的运用,使广大教师和管理者更加客观、理性、全面地看待复杂的教育现象,为有效诊断和改进教学,形成正确的教育质量观提供依据,从而在教育质量管理中更好地体现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成长过程与投入成本、成长环境等诸多因素。
从传统基于纸笔考试的教学评价转型到绿色教育质量评价。近年来,濮阳县通过系统、稳步推进基于数据的教学研究和教学改进行动,大大改善了当地教育教学的生态系统和社会舆论环境,中小学生在主观幸福感、品德行为、学业成绩、学习兴趣、学习压力等方面的指标不断得到改善,学习自信心、学习策略、学习动机、校长领导力、师生关系、同伴关系、家长参与、学校归属感等影响学生发展指数持续提升,教育生态的“绿水青山”成为教育良性发展的“金山银山”,进而形成课程改革深入推进、学生综合素质持续攀升、教师队伍素养整体改善、学校品牌整体提升的良好态势。
《中国教师报》2019年09月18日第15版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