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是最宝贵的,所谓“以人为本”,对学校来说,即以师生为本。学校的安全工作,生命安全是第一位的,没有什么比它更重要了,这是底线。安全工作不能挂在嘴上,需要落实在行动上,不能追求形式,要体现在本质上。
大部分学校把安全工作放到了十分重要的地位,一把手责任制,校长负主要责任,每学年、每学期一般都要签订目标责任书。年末或学期末还要专项检查、考核,凡是安全出了问题,一票否决,不能评优评先,还要与工资绩效奖金挂钩。
但是,凡事不能太过。过了,好事就变成了坏事。有些地方和学校,为了安全甚至到了“因噎废食”的程度,干脆不作为、不做事,怕有安全风险干脆放弃本该举行的教育活动。
比如,假如某校发生了一起安全事故,特别是师生有了伤亡,常常是整个区域的所有学校立即被敲响警钟,突击检查,紧急召开安全会议,这本不错,亡羊补牢。可是,此后任何事情都如临大敌,唯恐再出安全问题。春游被叫停了,走出校门去参加社会综合实践活动,也找到了取消的理由,把学生关在学校里上课、做作业、考试,似乎成了最安全的举措。这样做,有的是学校行为,有的是区域整体行为。师生出校门要层层报批,手续之烦琐,让人接受不了。
有些学校的安全工作甚至到了“杞人忧天”的地步,把学生看得死死的,几乎到了进出教室都要排队的程度,千方百计减少学生单独走在校园里的机会。所有窗户都关闭锁上,校园百亩土地,到处是摄像头,生均每人五个。为了所谓的安全,几乎在渲染“恐怖”。
为了安全因噎废食,是领导的不作为,是领导没有责任担当,是责任缺位、是工作不到位,一所学校如此,不可怕。但是,假如所有学校都如此,怎么办?一时如此,事故来了,格外重视一下,无可厚非,但假如每时每刻都是如此,怎么办?
这段时间,我一直在琢磨“因噎废食”这件事,有人说,这是典型的违反哲学原理的愚蠢行为,即违反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理,违反了原因和结果辩证关系原理。看似实施的是风险管理,其实实施的是反风险管理。因噎废食的反风险管理,没能真正识别风险,有些食物无论如何是噎不住喉咙的,不可能产生风险,风险的概率很低,即使有风险也在能控制和可接受的范围。因噎废食的管理者,他们不懂得风险控制,缺少积极的防控举措,没有也制定不出切实可行的应急方案、备选的多重方案,应急能力差,更缺少规避风险的能力,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特定的风险因素。
为安全而安全,最后不安全,越是怕事,越是会出事,因为都是采用消极被动的举措。一个因安全而丢失、丢弃了教育的学校,还能称之为学校吗?
(作者系江苏省苏州十中原校长)
《中国教师报》2019年10月30日第3版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