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一个良好的班集体,不仅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还能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
如何在一年级为班级建设打下良好基础?我认为,挖掘学科资源并进行有效整合是不错的尝试。
苏霍姆林斯基主张“让每一面墙壁说话”,我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利用教室的内墙资源,将学生的自我介绍、优秀作品等张贴、展示出来,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读一读伙伴的成长故事,增进彼此了解。
新同学之间逐渐熟悉了,我就开始带领学生创建班级特色:班名、班歌、建班方针……学生在老师的组织下,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热烈讨论。虽然有时想出的点子十分稚嫩,但我绝不否定,而是以鼓励和赞扬来肯定他们,因为这是他们迈出的参与班级管理的第一步。
刚刚离开熟悉的幼儿园进入小学,面对陌生的环境、陌生的老师、陌生的伙伴,学生难免有些不适应,怎样才能尽快让他们认识彼此、结交新朋友,也是班级建设的一个重要部分。
一年级新生对故事有着天然的亲近感,所以我利用德育课时间,让学生通过讲故事的方式介绍自己,让更多的学生相互认识。虽然学生的故事并不都是那么生动有趣,但可以迅速拉近与同学的距离。渐渐地,那些爱好相同的小伙伴走在了一起。他们会三个一排、两个一座,一起看书、一起折纸工、一起画画、一起唱歌、一起跳舞……
班主任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引路人。只有千方百计让学生参与班级建设,激发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使学生成为学习、生活和班级管理的主人。一个良好的班集体能加速学生的全面发展,并有效展现学生各方面的潜质和才能,为学生发展提供一个广阔的空间。
(作者单位系上海市闵行区七宝镇明强小学)
《中国教师报》2020年09月16日第10版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