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班级叙事

班级新“食尚”

发布时间:2020-11-03 作者:李伟明 来源:中国教师报

“小壕一口饭都没吃就把饭菜倒掉了。”

“小佳只吃了几口米饭就不吃了。”

……

如今的孩子,在家享受“山珍海味”,面对学校的饭菜难免会没有食欲。因此每到午饭时间,总有孩子前来报告同学浪费食物。

我决定组织一次微班会。课上,我将平时拍下的孩子浪费食物的照片展示给大家看,严肃地说道:“同学们,这是上周大家饭盒里的剩饭情况。”

然而,学生并没有太大的触动。我继续出示偏远山区孩子吃饭的照片:“这是偏远山区孩子每天吃的饭菜——白饭和咸菜。”我将两组图片一同展示给学生。然而,他们并没有向我希望的方面发展,而是出现了不同的声音。

“超市里的大米一斤才3元钱,很容易买啊!”

“我爸爸妈妈每天赚很多钱,可以买很多菜。”

“平时我们家吃饭后,剩饭都是倒掉的。”

……

学生的话让我一时语塞,我解释说:“粮食虽然不贵,却也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学生依旧一副迷茫的表情。很显然,我的话并没有让他们信服。

回到办公室,我陷入深思,有什么办法让学生意识到食物来之不易?分析原因发现,学生没有参与种植的经历,错误地认为食物来得容易。我意识到,唯有让学生亲自参与粮食的生产过程,才能让他们懂得“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

于是,我就学生浪费食物一事与家长在班级微信群交流,向家长说明意图:通过举行“植物我种植”活动,让孩子体验粮食的种植过程。

活动方案获得了家长的认可,我又讲解哪些事项需要家长配合,同时提醒家长务必让孩子亲自做,不能代劳。

在接下来近一个月的时间,家长时不时就在班级微信群提出种植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如种子腐烂、始终长不出根叶等。学生经历了失败的种植过程,在一次次的经验总结后,植株才慢慢长大。

待时机成熟,我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种植经验。

“我是种在水里的,后来妈妈对我说种子腐烂了,我又重新种。”

“我每天都给它浇很多水,它就死掉了。后来才知道水不能浇太多,不然会‘烧苗’。”

……

学生讲述的种植过程确实与家长反映的情况相吻合,至今仍然有学生种植不成功。看着学生犯愁的脸,我又问:“你们觉得种植容易吗?”

孩子们异口同声说:“不容易!”

“是啊,我们一起经历了种植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发现了工作的辛苦。那么,我们吃下的每一粒粮食、每一棵蔬菜是不是也是种出来的呢?”

学生点点头。

“现在你们觉得粮食来得容易吗?我们在活动中感受到了植物长大不容易,是不是要爱惜粮食呢?”

这一次,学生们都肯定地点头。看到他们的改变,我提议选出班级“最美食家”。在接下来的每一天,不仅学生浪费粮食的现象大大减少,还有人开始向身边人宣传节约粮食。节约粮食成了班级新“食尚”。

懂得一茶一饭来之不易,我的孩子又长大了一点点。

(作者单位系福建省晋江市第二实验小学)

《中国教师报》2020年11月04日第11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