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链接·一线声音

劳动教育观念先行

发布时间:2020-11-03 作者:袁玉清 来源:中国教师报

《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的发布,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最高层面首次对大中小学劳动教育进行顶层设计和系统部署。从幼儿园层面来说,好奇好动的孩子是与生俱来的小小劳动者,他们始终对这个世界万事万物充满好奇和探索欲望,什么都想尝试,什么都愿意实践,非意志劳动贯穿在他们一日生活始终。如何保护好这种非意志劳动,并转化成具有意志品质和创造精神的劳动认知、劳动情感、劳动能力,这就需要幼儿园、家庭和社区的协同努力,共同为儿童建立统一的“爱劳动、会劳动、珍惜劳动”的生活氛围。

家庭劳动观亟待转变。随着生活的富裕和改善,家长特别是祖代历经了劳作之苦,特别想让下一代尤其是孙辈少吃苦,错误地认为“劳动=贫穷”,生活富裕了就不能让孩子再“吃他们吃过的苦”,不能让孩子接触农作劳动,生活中更是百般疼爱,“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实际上,这都在不知不觉中剥夺了孩子的探究权,儿童失去了感知劳动意义的机会,久而久之劳动成了孩子不会、不想也不愿意干的事情。因此,转变家庭劳动观,形成正确的劳动育儿观迫在眉睫,提倡家庭与幼儿园劳动教育步调一致,教育理念、策略共享,从小培养儿童形成自我服务、主动参与劳动,珍惜他人劳动成果等正确劳动观。

学校劳动育儿不能简单课程化。苏霍姆林斯基说,“劳动是有神奇力量的民间教育学,给我们开辟了教育智慧的新源泉”。幼儿园提倡生活教育,劳动教育也应该贯穿于一日生活始终,不能简单课程化,让幼儿在园内全面参与一日生活的过程始末,例如餐前准备、管理植物角、区域整理等,为自己服务,为同伴服务;提倡规范化实施劳动教育,鼓励每个儿童参与一日劳动生活,培养儿童的任务意识、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

营造全社会热爱并支持劳动教育的氛围。社区支持、社会认同也是转变家庭劳动育儿观和支持儿童劳动教育的重要途径。妇联、团委、公益组织等机构可以通过创设专题劳动夏令营、劳动主题日活动、公益服务日,为儿童创设劳动实践机会;社会机构、民间资本也能通过产业化运营儿童实践基地、“快乐农场”等形式,引导全社会崇尚劳动光荣,支持劳动教育,支持儿童从小在劳动中树德、增智、强体、育美,发挥劳动的综合育人功能。

生活即教育,劳动创造美好生活,劳动创造爱生活的儿童。只有家庭、社会和学校统一观念,共同营造“劳动从小做起,劳动最光荣”的氛围,才能更好地实施劳动教育。

(作者系江苏省丹阳市新区普善幼儿园园长)

《中国教师报》2020年11月04日第14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