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您能帮帮我吗?我夹在中间可难受了!”正在备课的我,听到这句没头没脑的话,抬起头来。
“慢慢说,发生什么事了?”眼前的小然,急切又无助,让我顿生几分怜悯。原来,小然、小茜、燕子是好朋友。但小茜认为,小然和燕子相处时更快乐;燕子则认为,小然更在乎小茜,这就让夹在中间的小然有苦说不出。总算弄明白了,小然的“夹在中间”原来是这么回事。
在小然心中,小茜、燕子都是自己的好朋友。可是面对她俩这般“吃醋”,解释再多也不奏效。唯有抛弃一方,另一方才可罢休。这可让小然犯愁了。
处理学生关系是班主任的必修课,总是说服孩子“换位思考”“学会包容”“相互理解”,根本不起作用。怎样帮助这些十二三岁的孩子处理好同学关系?
就在我思绪混乱如麻时,办公桌上摆放的一把直尺给了我灵感。我一把抓起尺子,试着平放在三棱柱的台历上,一个简易版的天平出现在我眼前。有些激动的我顺势拉开抽屉,取出三枚一元的硬币,一个“鬼点子”浮出脑海。
晚自习的时候,我把小然三个人叫到办公室,她们对我桌上的简易天平有些好奇。我故作镇定,一言不发,先把手中的一枚硬币放在了天平中间,然后将另外两枚硬币塞到了小茜和燕子手中。
“我们做个实验,你们三人一起想办法,将硬币放在天平上,并始终保持直尺的平衡。”三个孩子凝神聚力,显然已经进入角色。
咚,直尺滑落到桌面。原来是小茜单独将硬币放在了直尺的一端,致使天平不平衡,两枚硬币滑落下来。这一声响增添了几分紧张,小然见状迅速将硬币拾起归还到小茜手中,并将天平恢复到了最初的样子。
第一次失败,导致她们有些胆怯。燕子小心翼翼地将硬币放在离中间近一些的位置,直尺晃动起来。燕子见状,又小心翼翼地把直尺上的硬币往支点移动,可天平依然有些晃动。一旁的小茜急中生智,立刻把自己手上的硬币放在了与燕子大致相对的位置。晃动减小了,渐渐地,直尺上的三枚硬币稳定下来。
“平衡点找到了,可这不是最好的办法!”我激励她们再次尝试。燕子似乎有一点失望,小茜也像泄了气的皮球。小然安慰她们说:“没事儿,没事儿,我们慢慢来!”
小然的话,像是一颗定心丸,三个人又打起精神。“我知道了!你们俩都放在我的上面不就可以了吗?”一个激动的声音划破了寂静。将信将疑的燕子和小茜将自己手上的硬币覆盖在前一枚硬币上。天平保持着平衡状态。三个孩子都会心地笑了。
“通过这个实验,我想你们都明白了天平平衡的道理吧?”我一边收着硬币一边说:“你们三个人就好比这三枚硬币,三个人的平衡需要共同发力,形成合力。”我的话充满期许。眼见她们三个人释然的表情,我悬着的心坦然了。
(作者单位系湖北省枝江市安福寺中学)
《中国教师报》2021年03月17日第11版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