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教育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睡眠管理工作的通知》,出台破解中小学生睡眠不足的硬举措。《通知》指出,小学生每日睡眠应达10小时,初中生9小时,高中生8小时。如何保证中小学生科学合理的睡眠时间?如何保障学生睡眠质量?这需要教育部门、家长及社会共同努力,多管齐下。
一是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推进措施。各地教育部门要围绕“睡眠”保卫战,分析影响中小学生睡眠的各种因素,逐条研究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明确相关科室牵头,其他科室配合做好相关工作,对照《通知》内容,制定工作考核制度和责任分工,以最优的工作举措推进中小学睡眠工作落实好。按照《通知》要求,加强科学睡眠宣传教育,将其纳入课程教学体系、教师培训内容和家校协同育人机制,通过多种途径提高教师思想认识,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睡眠习惯,引导家长重视孩子睡眠管理。
二是深入调查研究,加强督导考核。成立领导工作小组,抽调骨干力量深入城乡各类学校、校外培训机构,通过发放调查问卷、访教师、访学生等形式,了解影响睡眠的因素,征求大家的建议意见。同时,将睡眠问题纳入学校考核,每学期向家长和学生发放调查问卷,作为考核依据并进行跟踪督导管理,对工作落实到位、成绩突出的单位在评先树优、绩效考核、职称晋升等方面予以政策倾斜。对工作落实不到位、执行力差的单位予以通报批评,并限期整改到位。
三是规范办学行为,确保睡眠质量。严格按照教育部要求,对作业设置、手机管理等工作认真研究,以文件形式下发各校,指导各校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身体状况,规范办学行为,开齐开足课程,严禁随意挤占音体美等课程,科学合理调整作息时间。通过主题班会、线上家长会等形式,在师生中普及睡眠知识,引导学生养成睡眠好习惯;扎实开展阳光大课间、体育锻炼等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内、课外学习活动,改善学生体质,提高睡眠质量。
四是加强部门协调,形成工作合力。教育部门与卫健、广播电视等部门联合,制作有关睡眠知识的专题片,引导社会各界、各级各部门重视学生睡眠问题;开展噪音治理,减少建筑工地、居民社区周围噪音,营造安静、干净的环境;开展睡眠知识讲座进课堂活动,邀请医务人员走进课堂,向学生普及睡眠常识。
五是密切家校联系,加强学生管理。进一步加强家校联系,发挥家校合力,倡导家长科学监督孩子睡眠完成情况,及时了解孩子睡眠动态。立足学校作息时间,整体考虑学生居家作息时间,确保学生每天充足睡眠。系统、科学、合理制订学生睡眠计划,引导学生自觉遵守,形成习惯。加强教师教学管理,提高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效率,充分利用碎片化学习时间。做到低年级学习任务在校期间即可完成,高年级学生也可大部分完成,作业量自然就会减少。
总之,必须扭转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政绩观,多管齐下,形成合力,把睡眠时间还给中小学生,打好中小学生睡眠“保卫战”。
(作者单位系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东御桥小学)
《中国教师报》2021年04月14日第3版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