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入党在边疆

发布时间:2021-05-06 作者:黄 丹 来源:中国教师报

向北,向北,一路向北。

那是2004年的春夏之交,我论文答辩后抽空到东北看望男朋友,他是一名边防军人,前一年大学毕业分配到饶河戍边。

汽车转火车,再转汽车,过武汉长江大桥,跨山海雄关,越东北三省,再横穿三江平原,两天两夜奔波3000多公里,我终于从湖北老家来到东北边陲小城饶河。

“一条街道一盏灯,一只喇叭全城听”,这句话在17年前适用于很多东北小城。饶河县城有一条直通乌苏里江的通江街,顺着乌苏里江畔还有一条沿江路,全县没有一家电影院。而男朋友驻守的那个边境小村,只有一条凹凸不平的土路,仅有的一家杂货店里甚至买不到一瓶可口可乐。

那段时间我正在投简历找工作,也“顺便”给饶河县教育局投了一份。没想到几天后饶河县教育局局长任忠泽打电话,希望我能成为当地第一个英语教师。

待我毕业当天被告知录取的时候,我却犯了难,作为一个城市长大的姑娘,难道要跨越半个中国去一个边境小县城工作?这时,身为党员的母亲给了我信心:当你无法选择,就听从内心的呼唤吧。

也许是使命召唤,也许是爱情使然,我背起行囊,再次踏上了北上的列车,成为饶河高中的一名英语教师。2006年,戍边的男朋友成了我的丈夫,我成为军嫂,看到军营里的官兵大多都是党员,我就暗下决心:一定要成为党员,不能拖后腿。

那年,爱人换防到400公里外的双鸭山市,我作为随军家属随调到双鸭山第三十一中学,没想到我需要再次作出选择——新的学校不缺英语教师,于是我服从安排,成了劳动技能课教师,兼职办公室的档案管理员。那些在边关的过往、学校里党员先锋模范的事迹深深地影响了我,他们成了我的摆渡人,我也积极向党组织靠拢,2008年,我庄严地举起右手,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党员之后,我深知自己有了更多的责任,肩上担负的担子更重了,但教书育人和立德树人的初心始终没有变。

当我在军营看到备考战士为一个英语语法问题急得抓耳挠腮的时候,我主动为他们补课;当我看到个别学生成绩下滑时,我主动到学生家中走访,努力提高他们的成绩;当爱人因为工作长期不能回家时,我又默默地担负起养儿育女、孝敬双亲的重任。2009年,我被黑龙江省军区、省双拥办评为首届“好军嫂”,被黑龙江省妇联评为“全省三八红旗手”。那一刻,我感觉自己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2017年,我再次随军调动到哈尔滨市第六十四中学,作为一名党员,当组织询问我的工作安排意向时,我再次服从组织安排,成为一名思想政治课教师。学校政治备课组人员少,我担负起高二、高三两个年级四个班的课程;疫情来袭,我主动做疫情志愿者,居家上网课之余,统计疫情数据,为城市“抗疫”工作尽心力。

边关数十载,入党13年,我始终相信,共产党员是一份无上的荣誉,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为了这份责任,我将为我所热爱的教育事业奉献终身。

(作者系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十四中学教师)

《中国教师报》2021年05月05日第16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