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2日,湖北省英山理工中等专业学校校园传来千名教师大合唱《教师之歌》,歌声嘹亮清远,将英山县教育系统以党风引领师德师风的“师德讲堂”活动推向了高潮。
从2020年开始,英山县启动“师德讲堂”,针对地域特点,设立乡镇中心学校、县直学校“师德讲堂”,做到有固定场所、有常态活动、有主题内容。“师德讲堂”分“红烛魂、红烛情、红烛颂”等板块,通过领精神、释要义、学典型、谈感悟等形式,吸引教师广泛参与、寓教于乐。
以爱传爱,温暖人心
“师德讲堂”的“选材标准”在于“可亲可学可为”,授课地点遵循“就近、就便、就需”原则。比如,英山县实验中学的“师德讲堂”就设在该校学术报告厅,教师积极性高,来得也早,“师德讲堂”便在上午8点“开幕”。该校党委副书记张鹏不时鼓励教师,“哪怕你身上只有一个优点,也能上去讲一讲”,因此“师德讲堂”时常出现“抢话筒”的场景。
“离开学校已经两年多,但我时常会想起像姐姐一样的甲燕老师。”在电子同学录里,金铺中学2017届毕业生付兰兰的深情留言,引来许多学生的跟帖。
付兰兰笔下的甲燕,是付兰兰初中三年的班主任。担任班主任不久,甲燕发现班里有不少女生冬天手冻得红肿,从此为女生织手套就成了甲燕的日常工作之一。一位叫金慧的学生毕业时说:“这副特殊的手套一直陪在我身边。有了它,我的冬天不再寒冷。”
乡村中学的学生绝大部分都住校,为了照顾好他们,该县许多乡村中小学教师像甲燕一样,以爱传爱,温暖孩子的心灵。
为孩子打开一片天
实验中学教师郑萍曾经获得湖北省数学优质课竞赛一等奖。十几年来,郑萍所带班级的数学成绩一直排在学校前3名。她的“秘诀”就是“以智启智”,让课堂充满探索的快乐和求知的渴望。
郑萍率先打破教师讲、学生听的“一言堂”,尝试以学生为主的“合作讨论式”教学模式,让他们从看似枯燥的数学中尝到学习的乐趣。
在师德师风建设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中,英山县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推出《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十不准”》。同时,着力构建和完善从骨干教师、学科教学名师、学科带头人到未来教育家的教师专业发展路径。
“只有优秀教师才能为孩子们打开更加宽广、更加多彩的天空”已经成为当地教育人的共识。“我们希望全县教师向郑萍等优秀教师学习,为孩子的成长打开一片天。”县教育局党组成员张平良说。
英山县实验小学“关注人人,活力引领,共同成长”的办学理念,已经渗透到师生的一举一动。学校的“实小大舞台”原来是“校园小明星”展露才艺的地方,现在每个孩子每学期最少有两次以上登台表演的机会。班级的文化墙上,以前只张贴最精彩的作业,现在人人都有专栏。
“实小大舞台,就是要面向每一个学生,让人人受到关注、得到激发、赢得发展。”实验小学校长蔡干说。此外,学校还与十几所乡村学校互动,以送教下乡、结对互动、建立城乡学校联体大部制和城乡教师共享经验菜单等,让更多师生受到关注,让“激情活力、关注人人”的活力课堂在更多师生心中生根。
让师德之光照亮大山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走进温泉小学,仿佛置身于风景如画的公园。边走边看,突然传来阵阵歌声。阶梯教室里上的可不是音乐课,而是“学党史、感党恩”活动课。
提到讲台上的青年教师蒋爱春,不少教师说她的课像“红歌会”。当天课程主题为“红二十五军与英山”,讲解完基本知识后,蒋爱春对学生说:“大家上课辛苦了,咱们来唱首歌放松一下吧?”于是全体学生齐声唱起《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讲好爱国主义教育课,既是我们锤炼高尚师德、立德树人的必然要求,也是我们着力的方向。”温泉小学校长杨劲松介绍。
身边人讲身边事,是“师德讲堂”沿袭的传统。从乡村到城镇,从新兵到熟手,勤奋细致、兢兢业业的杜金,虽没有惊天动地的伟业,但担任班主任尽职尽责,连续十几年工作考核优秀,挑起了教师管理的重担。
从风华正茂的“徐姐姐”到两鬓斑白的“徐奶奶”,湖北省师德模范徐美容近40年辗转两所深山中的中学,当失控的摩托车冲撞而来,她一把推开学生,自己却没来得及躲开而身负重伤,师德之光照亮大山。
“教师如烛,师德如光。纯粹、高尚的师德,是我们这个时代可贵的精神财富。”该县教育局局长姜意安说。在他看来,师德与师能必须齐抓共进。忽视师德建设,教师就有可能迷失方向;只讲师德建设,不抓师能提高,教师就不能适应科技进步的大潮和教育现代化的大势。
《中国教师报》2021年06月23日第2版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