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生活在悄悄发生着变化,这似乎是从新校长上任时开始的。
我热衷生活,他热衷工作,我热衷边边角角的创新,他热衷“摧毁”舒适圈,他不断敲击着我们:青年教师要读书,要进取,要改变,要重塑自我。他用无畏的眼神凝视着一众青年教师,布置了每周作业——批注两篇优秀论文,写一篇教学反思。这个平均年龄只有28岁的群体深深地埋下了头,无声的抗议一浪高过一浪,谁手头没有一堆任务?谁没有自己的生活?我也不禁暗叹,他这般的禀赋,这样充盈的智慧,还有这奔腾的生机,真让人望尘莫及。
于是,我必须在每周伊始敲打自己:要读书,要写作,要进取。我也渐渐变成了一个满腹心事的女司机,上下班路上,我不再听江苏音乐广播,而是开始凝视教学中的那些细枝末节。我捧着那本难以下咽的《教育写作》开始咀嚼,竟然发现些许猝不及防的小惊喜,迫不及待记录下来,防止转身忘记。
故事里有一个圆,因为缺失了一角,所以一直在寻找。寻找的路上,它因为自己的不完整而彷徨过、伤感过,也因为在寻找的路上闻见了花香、遇见了友情而快乐过。后来,它终于找到了契合的那个角,它圆满了,开始滚得飞快,但是它却发现自己并没有预想的那么开心,它没有时间去听虫儿说话,也没有时间去闻花香,甚至它都没有办法再唱歌了。
你喜欢缺失了一角的圆,还是完整的圆?
我喜欢缺失的圆,恰如现在的状态,新校长的作业让我们慢了下来,让我们拥有了某种看似安静却非常强劲的力量,这种力量推动着那不完整的圆在前进,前进的路程如教学生活一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却总有新鲜,总有顿悟,就如同那圆闻过的花香、磕过的石子、聊过天的昆虫。
几个月来,我们不断阅读、思考、写作,小伙伴写了《饥饿营销,让回答问题成为一种竞争》,读起来有种畅快淋漓之感。过去,她一直挣扎于无话可写的泥潭中。如今,她开始留意平凡教学中的芬芳。她说,原来被逼着前进也有惯性。
过去的我想写,却不敢写,总认为自己的思考不够圆满,那些理论的架构总是唐突,那些专业的视角总是难以企及,内心难免自卑。新校长却说:“理论的东西自然有专业的人研究,我们的优势是一线教学的丰富性。”于是,我也尝试写些没有特定边界和内涵的教育小事,写些日常生活中的细枝末节,写着写着,发现那些不怎么专业的表达中竟然滋生出些许乐趣和幸福。
所以,先写起来,让我们“看见”自己。
当然,我一直赞同——任何形式的写作,都离不开语言的包裹。除了教育类书籍,我们还要多阅读各种文学书籍,有了良好的语言系统和语言感受,写起来才会如鱼得水。
我想,虽然我们已经长大,眼尾甚至有了早衰的迹象,但我们的精神之躯还懵懵懂懂,要读的书还多着呢!况且,这世上总有人在鞭策你往前走,就像新校长一样,他会告诉你,陌生的路也许没那么糟。
新校长今年36岁,也是个青年教师呢。
(作者单位系江苏省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红山分校)
《中国教师报》2022年06月15日第11版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