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

国画课程 文化传承

发布时间:2022-12-13 作者:胡 冰 来源:中国教师报

国画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国画的魅力在于它的传承意义和美学价值。为了创新美术教学模式,提升学校课后服务质量,为学生的美育发展奠定基础,辽宁省铁岭市银州区第十一小学打造国画魅力课程,分层次、分角度、分技能在每一个年级开设国画课程。

充分挖掘国画课程的育人价值。教授学生国画创作和鉴赏方法,一是有助于增强学生对色彩的感受力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表现力;二是有助于帮助学生养成耐心和细致的习惯,国画工序复杂,完成一幅国画写意作品需要2课时,完成一幅国画工笔作品需要8课时,学生在绘画创作中可以不断磨炼自己的耐心;三是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协调能力,根据具体的绘画内容和构图情况,学生在创作中需要使用不同的毛笔、调配不同的颜色,这让学生的脑、眼、手等都得到了灵活运用。

重组全员参与的“2+2”班级授课制。由于国画课程自身的特点,以及上课需要携带的物品较多,学校对课程的时间和师资进行重组,采用“2+2”班级授课模式:两节美术课连上,学生全员参与;每班配备两名美术教师,一个主讲一个助教。一节大课下来,大多数学生都可以完成一幅完整的国画作品。

全面培养专家型师资队伍。学校聘请国画名家每周用半天时间对相关教师进行集中培训;寒暑假期间派美术教师到省市国画培训班进行专业培训,提升国画水平和艺术素养;鼓励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国画比赛和展览,加强交流、拓宽眼界。学校还成立国画名家工作室,每个月都会深入班级为学生指导,国画社团的教学也由聘请的国画名家进行授课。

增强国画教学的趣味性。一是在“玩”中设计国画教学。教师巧妙利用学生爱玩的天性,让学生感受用毛笔蘸墨画画,可粗可细、可干可湿;引导学生通过玩墨、玩笔学习笔的运用;采用多种表现方式激发学生兴趣,如揉纸法、点染法、晕色法、平涂法、擦染法、拓印法等,让学生通过不同表现手法描绘心中的画面。儿童国画题材主要有人物、山水、花鸟等,技法可分为工笔和写意两种,形式包括壁画、卷轴、扇面等,这也为教师的授课内容提供了丰富的选择性和可能性。教师可以让学生了解文房四宝的基本知识,了解诗书画印的基本构成形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是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增强国画的学习趣味。教师通过互联网、多媒体等手段对名著或故事进行讲解,让学生用国画的形式表达理解和感受,进而展开想象进行描绘。利用影像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融入国画教学,可以极大提升学生的创作兴趣,让学生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多彩和博大精深。

开展分年级分梯度教学。低年级的国画课程以简单的动物、植物、花卉等内容为主,将成语故事、寓言故事、神话故事等内容融入国画教学中,让学生在掌握用笔、用墨和基本造型的基础上,大胆尝试新的笔墨技法和语言,突出国画水、墨、色的融合特点。

中年级的国画课程将花鸟、山水、人物等内容进行完善,侧重笔墨和造型训练。学生对国画中的皴、擦、点、染、墨破水、水破墨、渗透融合等各种写意技法进行深入学习和应用,更加注重画面表达的艺术性、完整性、丰富性。教师将艺术鉴赏与大师对话等内容搬入国画课堂,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国画艺术的感染力,从而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高年级的国画课程开设工笔花鸟和工笔山水教学,学生逐步掌握透稿、勾线、晕染、罩染等工笔绘画技法;了解中国工笔画发展史和各个时期的名家名作,以及画中所传承的哲学思想和审美价值;学习如何鉴赏传世名画,如清明上河图、八十七神仙卷、韩熙载夜宴图等,拓宽学生的审美视野。

国画课程的开设不仅增强了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锻炼了学生的判断能力和思维能力,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而且让学生通过绘画充分抒发自己的内心情感,培养了学生更高层次的艺术思维方式。画面丰富、造型各异、墨彩交融的学生国画作品,已经成为校园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作者单位系辽宁省铁岭市银州区第十一小学)

《中国教师报》2022年12月14日第5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