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来,由人民教育出版社资助的“乡村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奖励计划”已培养1500名优秀乡村教师。为展示乡村教师风采,助力乡村振兴,本报特开设“在乡村教书育人”专栏。
——————————————
刚参加工作时,我接手的班级中大部分学生是留守儿童,他们平时自由散漫,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此后多年,工作中也常常遇到类似的情况,这促使我思考应该如何引导淳朴天真的乡村孩子向上、向美地学习和生活。
乡村孩子在语言表达方面含蓄内敛,为此我设计了丰富有益的活动:春天时带学生走出校园踏春踩青,边赏油菜花边放风筝;冬天和学生一起堆雪人、打雪仗;当教室飞进一只马蜂嗡嗡作响影响教学时,我会停下来与学生一起观察这个“窗外来客”。这些“活动”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他们越来越喜欢上我的语文课。
但是,学生依然不知道如何写作,表述空洞、语言干瘪。于是,我与学生共读一本书,先后读了《窗边的小豆豆》《西游记》《小王子》《宝葫芦的秘密》《青铜葵花》等古今中外名作数十本。只读还不够,我们同时做了大量读书笔记,写了大量读书心得。日积月累,学生贫瘠的语言沙漠变得生机盎然。
慢慢地,我发现语文课不能只教知识,还要教学生如何阅读和写作。平时我们围绕班级共读开展“名家阅读周”活动,一起学习名家的写作技法,读写结合,举一反三,就这样找到了一条学好语文的路。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看到儿童文学作家金波创作的《春的消息》儿童诗,便在课上与学生分享,那次我没有将重点放在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上,而是从我最喜欢的“风,摇绿了树的枝条;水,漂白了鸭的羽毛”一句入手,引导学生认真体会作者如何将抽象的事物写得生动形象。课后,学生紫薇写出了“雪,洗白了树的枝条;风,刮走了人的忧愁。期待了整整一个秋天,你瞧,冬天终于来到”这样灵动的诗句。
经过多方联系,我将学生的作品发给作家金波阅读,还借机向他求教该如何指导小学生写作。没想到金波给我写了回信,他在信中写道:“读了你的来信,被你爱学生、爱教学的热忱感动。我一向认为,为孩子工作是幸福的,不仅因为这工作联系着我们的未来,还因为孩子本身就值得我们热爱和尊重。因此,我常常感觉,为孩子服务,就是和孩子一起成长。”
那次经历坚定了我在作文教学上“我手写我心”的乐学之路。课堂上,我总是由此及彼拓展出去,将能够帮助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故事讲给他们听。读读写写,快乐学习,我想让学生在学习的道路上越走越快乐。学生周文杰曾这样评价我的课:“喻老师总能让我们捧腹大笑。课堂上,他总爱跑题,为我们讲述一个又一个故事。在这些故事里,我学到了课本里没有的知识,那就是做人之道、处世之方。”
蜗牛爬行,速度不快,但却步步有痕。这些年我的学生换了一茬又一茬,“小蜗牛”们在各类写作活动中累计200余篇文章获奖,在各种刊物发表文章100余篇。
如今学生的学习状态越来越好,班风也越来越正。我也越来越坚信,每个孩子的“花期”都不一样,只要我们笃定一种等待的心态,即使是“蜗牛”也会有快乐的春天。
(作者系湖南省桃源县漳江小学教师,入选2018年乡村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奖励计划)
《中国教师报》2023年01月04日第9版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