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教学反思

如何才能做到“相信学生,放空自己”

发布时间:2023-02-07 作者:章 颖 来源:中国教师报

对一些教师来说,许多教学理念只是听得较多,并没有真正领悟如何实操。但是,合适的时机、沉浸的体验、长久的领悟,会改变原先的“麻木”状态。

2019年因要上一节公开课,我的导师特级教师俞正强来指导。当我紧张地上完课后,与俞老师交流:“感觉自己都不知道怎么与学生说话了?”俞老师微微一笑:“你这节课框架、材料都没问题,就是与学生互动少了些。”“怎么才能与学生更好地互动?有没有行之有效的办法呢?”我一脸期待地问。俞老师没有在细节上进行指导,而是对我说,要相信学生,放空自己。

怎样才能做到相信学生、放空自己?擅长深入浅出讲理念的俞老师举了一个例子——假如今天我们小学数学老师给高中生上课,你会怎么上?想象你这时候上课的场景:你不敢说话,生怕自己说错。你会让学生自己说,让会的学生教不会的学生。这一过程,教师只是被迫放空自己。导师的话让我若有所思:要把时间和舞台都留给学生,学生真的自己能学会吗?教师又该站在哪里?我虽有重重疑虑,但也分明能感觉到心中的那块“冻土”将要慢慢融化。

对一个理念的理解,会有顿悟,但更多还是需要“炖”悟。这几年做教研员,我常常和一线教师一起备课、磨课、上课,特别是有机会和教研员、名师一起研磨课,渐渐对“相信学生,放空自己”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2021年9月,浙江省教育厅“百人千场”名师送教庆元活动,我执教《路程、时间与速度》一课。授课从解决“小狗小羊谁跑得快”大问题引入,在学生认真思考和教师不断追问中,孩子们的智慧就在这你一言我一语中逐渐“生成”。教师的提问成为孩子们思考的脚手架,思维被相互点燃,从“比1秒或2秒跑的路程”“比4秒跑的路程”“比跑60米需要的时间”到“这么多方法原来都是大家本来就会的:时间相同比路程和路程相同比时间”……这一过程,有积极投入的乐趣,有恍然大悟的惊喜,课堂成了期待中那个美好的样子。

一次成功的尝试是可以促进理解的,以鲜活的经验为曾经的认知增添新的注解,或是让某些模糊、疑虑的想法变得清晰而坚定起来。就如这一堂课,它带我走出原有的藩篱,从而相信:好的学习必定不是教师费力教出来的,而是撬动学生自己原有的理解来支撑新知的习得。

回溯这一段“炖”悟的经历,自己是如何在课堂上调适火候,重拾节律,让师生真正实现自由的互动,从而让俞老师倡导的“相信学生,放空自己”成为一颗可生长的种子?我想,主要是理解并理顺了以下几个关系。

一是“满”与“空”的关系。“空”不是一无所有,而是适当的空杯心态,放下架子,清空自己满满的见识,如同一个空着的杯子,这样才能盛得进学生的观点和意见,读得懂学生的表情和想法,能包容学生或稚嫩或错误的言行。

二是“听”与“说”的关系。课堂上要和学生“真诚地说,耐心地听”,说学生听得懂的话,能听懂学生说的话,不高高在上地评判学生对错,而是在自然轻松的聊天中引发学生去思考、去讨论,在对话中铺下学生认知发展的一级级台阶。

三是“来”与“往”的关系。课堂上“你来我往”互动时,要顺着学生的思维,循着与生活经验链接、与数学本质关联的方向去“踢球”,把每一次的反馈评价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一次次接球、发球中体会思考的乐趣。

四是“牵”与“放”的关系。面对新问题、新任务,教师充分放手让学生去尝试、去探究,教师只需要站在学生的身后,给他们穿针引线,搭桥铺路。即使学生“出错”,我们也不急躁、不指责,用“春风化雨”的点拨促使学生去发现、去解决。

任何一个理念,从知道到认同再到明白,每一位教师都会经历一段独一无二的心路历程,外在影响力与内在驱动力的交汇,不断聚合成向上生长的力量,从而形成日趋完整的教学个体。“相信学生”的过程也是教师“相信自己”的一次嬗变,“放空自己”的状态也是教师“放下执念”的一份真实。课改路上我们看到的是师生双向蓬勃生长的美好姿态。

(作者单位系浙江省金华市教育教学研究中心)

《中国教师报》2023年02月08日第7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