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培育新时代教师高质量“服务力”

发布时间:2023-02-07 作者:张 舸 来源:中国教师报

北京第一实验学校校长李希贵曾提出“教育已演变成为服务业”,如果将教育视为服务业,高质量服务力将成为新时代教师发展的核心价值。如何建构教师高质量服务力的平台体系,营造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教书育人生态网络,成为新时代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命题。

新时代学校教育承担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任务。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根本在于教师的核心素养。“打铁还需自身硬”,教师自身必须具备一些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才能适应核心素养时代的需要。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教师核心素养关乎学生的核心素养体系的建设工作能否落到实处,教师核心素养的培育成为一项紧迫性课题。因此,顺应新时代教师发展的要求,培育教师高质量服务力,成为教师队伍建设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值得关注的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离不开“专业服务”思维。只有践行服务理念并充分发挥其作用,通过教师强化服务意识、改善服务态度、提升服务品质等,才能更好地提升学校教育品质。

教师高质量服务力的价值指向

新时代教师高质量服务力的价值指向应当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以实际行动回答“新时代三问”。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教育的根本问题,这为教育指明了发展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新时代教师必须以高质量服务力练就过硬的本事,才能挑起这个光荣重担。同时,社会舆论引导也至关重要,应当大力宣传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让广泛理解教师、尊重教师蔚然成风,让全社会热爱教育、支持教育转化为巨大动力,吸引更多优秀人才争相从教。

二是以实际行动落实好“以生为本”。无论课程改革、学校建设,还是教师执教、学生发展,都要围绕和服务人民这个“中心”,时刻不能偏离“服务”这个焦点。对基础教育改革而言,就是要坚持“以生为本”。

三是以实际行动传承好“服务接力”。教师在“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指引下,躬身入局、为人师表,以高质量服务力做好服务接力工作,“一棒接着一棒”去实现。“接力棒”只有交到德才兼备、忠诚可靠的教育事业接班人手里,才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应有之义。

教师高质量服务力的内生路径

当前,随着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及高品质学校建设的步伐加快,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求促使学校发展呈现出新的变革趋势,即由以往一段时期的“高速增长,规模扩张”转向“高质量发展”“内生发展”“特色发展”,并由此带动教师队伍建设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在推动学校高品质建设的进程中,教师服务力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数字化时代背景下,探寻教师高质量服务力的内生路径,离不开个体激活和网络建构两个层面。

激发教师个体的自我教育。一名教师一旦拥有了一颗圣洁、崇高的心灵,那么他的举手投足、一言一行都会散发出育人的光芒。魏书生、孙维刚、张桂梅、张玉滚等就是这样的教师,他们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育人必先育己,育己先学做人,身教胜于言教;教书必先读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对中国教师而言,读书是一种学习,更是一种态度,不仅要读人与自然和谐之书,读人文与科技之书,而且要读懂弄通用好“学生”这本书。做一名优秀教师,最重要的是教育好自己,不断提高服务育人的境界,所谓成功的秘诀就在于此。

一名优秀教师高素质服务力的养成,应该包括三个阶段。一是“愿服务”。把自己的职责定位为服务,尽自己所能“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提供服务,通过不断服务实现更多的归属感、获得感和幸福感,认识到这样的工作才让人踏实、安心。二是“能服务”。这是服务力养成的第二阶段。你愿意为学生服务,学生愿意让你服务吗?不是有了教师资格证书,就等同于学生愿意接受你的服务。要让别人选择你、认可你,前提是你必须让自己变得“能服务”。服务的本质是什么?是精进自己、满足他人。教师如何让自己变得“能服务”?答案只有两个字:学习。大量教育教学实践证明,教师自我教育的渠道有三种,首要的是工作中的学习,其次是向他人学习,最后是接受正规的培训。要想“服务升级”,必先“学习升级”。三是“善服务”。“善服务”就是具有高质量服务力的人才不仅要合格称职,还要出类拔萃;不仅要敬业勤勉,还要担当作为;不仅是专才,还要懂教育教学规律、懂“以生为本”、懂“服务情怀”。高质量服务人才是高品质学校建设不可或缺的核心人才,如果这样的人才匮乏,就会成为制约学校发展的重要因素。学生发展、学校发展及教师自身发展对高质量服务力的刚需,无疑是对教师服务价值的肯定和激励。“善服务”这样的优秀人才,在高品质学校建设中是稀缺的、不可替代的。

教育部门、学校要重视教师创造性服务的贡献和作用,千方百计为激发教师创造性服务保驾护航、搭建平台。要激励教师围绕学生主体,即“以生为本”设计并实施全方位服务,而不是围绕绩效考核的指标来“精心”安排服务,换句话说,要引导教师不能只专注于完成绩效考核的指标。激活学校发展动力,关键就在于激励更多的教师创造性服务,并且依靠大量创造性服务去创造更大的共同价值——教师价值、学生价值和学校价值的融合。

营造“共创、共享、共生”的服务生态

构建教育生态网,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营造学校生态网的目的,是为了给每个教师赋能。在学校内部营造生态网,已经成为提升学校教育管理效能的重要范式。在这个生态网中,学校部门之间、校内校外之间、校长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同人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每个成员都有服务贡献,都能相互成就,促进共同成长。

有人说,创造未来比预测未来更有意义。创造未来离不开大批具有高质量服务力的教师队伍。学校建强一支拥有高质量服务力的教师队伍,才能驾驭未来的不确定性,达成学校的美好愿景。随着面向教育现代化高品质学校建设的发展,生存状态、发展形势和竞争逻辑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甚至是根本性、颠覆性变化。

身处数字化时代,面对新时代发展形势的巨大变化,需要教师队伍中的所有成员,至少是大部分成员都要具备高质量服务力、长期主义精神及教育家精神。学校需要将高质量服务力进行有效整合,最终转化为创新发展的巨大推动力。真正激发出教师高质量服务力,还需要教育部门、学校以教师评价体系为重要抓手,从合规性评价转向高质量评价。要努力创造一种以服务的共创、共享、共生为基础的教师队伍管理体系,使教师服务价值与学校发展目标融为一体。学校高品质建设和高质量发展设定的目标,应当包括教师个体的服务价值,而不能只强调学校愿景和价值。否则,就无法吸引、留住高质量服务力的优秀人才,学校也会因此失去创新发展的活力以及持续前进的动能。

高质量服务力是新时代教师发展的核心支撑,培养教师高质量服务力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和保障,贯穿于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教师职业全过程。以高质量服务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应当成为中国教师作出的必然选择。

(作者单位系河南教育报刊社)

《中国教师报》2023年02月08日第13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