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起来,2023年的寒假比以往更悠长一些。相对于前两年的寒假,我过得自由一些、惬意一些,丰富而多彩一些。” 随着全国各地开学序幕全面拉开,湖北省罗田县九资河中心学校教师王新淼的这番话,可能是大多数师生对已经过去的这个寒假共同的感受。
走出房间,亲近自然,有人回到阔别已久的家乡,有人去看远方的风景,有人忘情于趣味寒假作业,有人积极参与暖心的社会活动,有人尽情体验浓浓的民俗风情……不论对学生还是教师而言,在过去的几个月里,随着疫情管控的全面放开,2023年的“漫长”寒假都显得与众不同。
特色作业,给孩子“有质量”的假日时光
“今年,孩子真懂事,帮着我们打扫卫生了”“今年,我吃上了孩子炖的红烧肉,真香”……寒假开始后,湖南省新邵县第一完全小学的家长在班级群发来孩子的照片,并高兴地向班主任反馈孩子在家里的表现。
为落实“双减”政策,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让学生科学安排假期生活,今年寒假期间新邵县第一完全小学开发了“五彩”寒假特色作业,目的是通过合理布置假期作业,进一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形成和学习能力的提升,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我最喜欢‘劳动迎新年’了!我学会了西红柿炒鸡蛋。”五年级学生刘培文说。二年级学生刘以琛则表示,他很喜欢今年的寒假作业。从扫地、洗碗开始,他每天积极参与,还学会了煮饭。看到忙活了一下午完成的成品时,家人都很高兴。
影子是怎样产生的?影子能真实反映出物体的形状大小吗?影子都是黑色的吗?为什么同一物体不同方向的影子各不相同?
“神奇的怪圈莫比乌斯环”究竟是怎么回事?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在吉林省长春新区吉大英才学校,学生在寒假期间开展以“情境·探究·知新”为主题的系列探究活动。活动以班级为单位,每个班级一个探究主题,通过情境创设强化学科实践,引导学生参与探究活动,经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建构知识、运用知识的过程。
“我们期待培养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情境探究体会新知、发现新知。”吉大英才学校教师王震宇说。
在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青雅丽发学校,该校生物教研组长周思思引导学生融合生物、工程学、地理、语文、信息技术、美术等多学科知识制作“守护者联盟立体绘本”,讲述3年抗疫的故事,回顾3年来由“白衣天使”、社区工作者、交警等各个群体组成的守护者联盟的付出与努力,引导孩子科学理性对待疫情管控,开启健康生活方式。
安徽省合肥市和平小学东校则为孩子们设计了“学科+创意”的主题特色活动,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和想象,加强跨学科融合,寒假作业变身假期创意大赛。
这个假期,语文教师收到的寒假作业有“年”字的演变,有迎新春联,有春节趣味故事连载……团团墨香,字字生动。二(6)班学生乐梦婧写出了楷体、行书、篆书、隶书等不同字体的“福”字,送给小区里的爷爷奶奶叔叔阿姨。
三(2)班学生张友涵是体育爱好者,假期里他化身“健身小教练”,制定家庭作息时间表、安排体育锻炼项目、举行“家庭健身操大赛”……张友涵带着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一起学习健身操,不做低头族,不仅防控近视与肥胖,而且体会到亲子间爱的陪伴。
该校校长张海霞表示,疫情放开后,人们对生命健康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2023年这个不一样的寒假,学校也更加关注“人”的发展,让师生在活动中锻炼,在学习中充盈,鼓励师生用阳光积极的心态过“有质量”的生活。
温情与快乐:我的假日“关键词”
“终于我们等来了这一天,正如‘拨云见日终有时,守得云开见月明’描写的意境一般。”寒假来临,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竹瓦镇朱店初级中学教师蔡苗禁不住翘首期盼。
满载着期待,寒假期间不少师生都走到广阔的天地,开启了“走动的”寒假,向快乐之旅出发。
随着第一波疫情高峰过去,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泉秀实验小学一(6)班学生梁煜趁着寒假走出家门,感受春节喜悦欢快的气氛。家人带着他一起去湄洲岛和厦门游玩,让他了解妈祖文化,领略湄洲岛的民俗风情。
“在厦门走街串巷,在熙熙攘攘的人流中,边逛边吃当地的特色小吃,怡然自得。一家人出门散心,简单又幸福呀。”梁煜说。
同样的快乐在千里之外同样洋溢着。1月16日,一场专为留守儿童及特殊家庭举办的“暖冬盛宴”在河南省南阳市第二十三小学校举行:听“最美教师”讲援疆故事、诵读传唱童谣、学剪纸、写春联、包饺子、和远方父母通电话等活动,让孩子们乐开了花。
这一天,学生和老师一起动手包饺子,有的捏成小兔子形状,有的捏成大元宝形状,吃着造型各异的饺子,孩子们开心得合不拢嘴。在幸福团圆的氛围中,师生一起迎接新年的到来!
“‘年’的样子很多很多,‘年’的味道也很好吃。我想,‘年’就是大家开心地在一起,相互喜欢……”一名学生在自己的作文中这样写道。
对许多孩子而言,这个寒假有快乐,也有温情与感动。
假期里,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9万多名中小学生和幼儿收到了一份特别的“寒假礼物”——由邗江区教育局等单位联合开展的“新家庭教育实验‘幸福·家’寒假生活十日谈展播”,10位家庭教育专家展播了12节线上微课,围绕“幸福生活”“双减”“家风”“亲子陪伴”“精彩寒假生活”“有效学习”等关键词,梳理家长在指导孩子假期生活时容易遇到的困惑和焦点话题,进行专业分析,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法和措施,给家长和孩子带来了假日里的温暖。
在山东省临沭县,当地的“红色朱村纪念园”成了红色教育“网红打卡地”,吸引了众多青少年前来“打卡”学习。在红色朱村纪念园的活动室里,志愿者和孩子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互动娱乐活动,在游戏的过程中共同分享欢乐和喜悦;在革命烈士纪念碑前,志愿者和孩子向革命烈士纪念碑敬献花篮,肃立默哀,表达对革命先烈的无限缅怀和崇高敬意。
该县曹庄镇孤困儿童明明在认真聆听“钢八连”的英雄事迹及《新年第一碗饺子敬先烈》背后的感人故事后,感慨地说:“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倍加珍惜今天的好日子,早日为祖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教师也有自己的“诗和远方”
寒假的快乐与收获不仅属于孩子,也属于教师。
“2023年我的寒假,有烟花,有梦想,还有诗和远方。”湖北省英山县实验小学教师胡星这样描述自己的寒假生活。
“今年的寒假是3年疫情以来第一个放开管控的寒假。在天气晴朗的好日子里,我带着儿子去武汉博物馆、湖北省博物馆、武汉科技馆等公共场馆,感受历史的厚重,体验科技的震撼,见识奇花异草,鉴赏精美书画,暂时远离新冠肺炎的侵袭,我们备感自由的珍贵。”湖北省黄冈市东坡小学教师叶凡细数了这个寒假的种种经历。这个假期,他还学会了制作香蕉芝士披萨、紫薯牛角酥、芝士苹果派等许多美食。
来自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青园友谊小学的刘欢欢等几位教师,寒假“阳康”之后毅然踏上西行的高铁,来到西南联大蒙自纪念馆,一起怀念联大师生对学术自由的捍卫,怀念他们的理想主义,汲取教育前行的力量。
旅游与美食不可辜负,读书与写作也是许多教师的共同选择。
为了丰富教师的假期文化生活,激发教师的阅读热情,共享书香空间,寒假里,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淮河中心小学在盱眙书房开展全民阅读春风行动暨“悦读辞旧岁 书香迎新年”好书分享会。教师们带来假期中阅读的书籍,与大家分享交流阅读感悟,在书中遨游畅想兔年“宏图”,兼得“诗与远方”。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精心选择了几本自己喜欢的书籍,在早饭后、在午睡后、在寂静无声的夜晚,沉浸在书香里,让心灵做一次长途旅行;沉浸在书香里,与文学巨匠对话交流;沉浸在书香里,反思自己的工作得失;沉浸在书香里,憧憬着自己的未来……读着读着,感觉峰回路转,柳暗花明——王新淼写下这样一段“读书感悟”。
浙江省瑞安市桐浦镇中心小学校长周国平则发起了“写作挑战”,他把一些年轻老师通过微信聚集在一起,共同完成一次以“写作”为目的的挑战。每位老师自行申报挑战篇数,每完成一篇文章挑战就在群里打卡一次,以此达到同伴激励提醒和阅读互动的效果。同时,他们在写作群中进行了3次在线视频论坛,聊一聊“教师如何写作”“我的写作故事”和“写作群我来谈体会”。
如今,寒假结束,“看着老师们完成了自己的挑战,听到他们娓娓道来的写作故事,这个寒假,我觉得因为‘写作群’而变得更有意义了。”周国平说。
《中国教师报》2023年02月15日第2版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