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警惕“花式开学仪式”背离教育初衷

发布时间:2023-09-04 作者:张志明 来源:中国教师报

近日,某城区中心小学的一年级新生开学仪式视频引发热议。开学当天,棒棒糖、风车、红包、“上上签”轮番登场……整个场面仪式感爆棚,热闹不已。但有网友质疑,这还是开学吗?美好的教育礼仪为何跑偏了?

这种现象,其实已见怪不怪了。如今,一些中小学、幼儿园在开学时都会费尽心思折腾“仪式感”,一般会通过走红地毯、飞彩色气球、爆彩带拉花、摆寓意水果等形式营造和烘托开学氛围。但如果徒有外在形式,而毫无本质内容,既浪费钱又污染环境。那么,这样的仪式感大可不必。

或许有人问,开学仪式让开学更隆重、更正式、更受关注,也使学生、教师、家长乃至全社会都来重视新学期的开始,难道也错了?

当然没错,只是要让学生以全新的状态开启新学期,不应是这种徒有其表的形式主义,而应强调学生对暑假生活的总结、思考,以及对新学期的展望与规划。因此,一间干净整洁的教室,一摞散发着油墨清香的书籍,其实已经是最好的仪式。

学校越来越重视仪式教育,上好“开学第一课”,并不是要让“仪式感”爆棚的开学礼热闹大于实际。学生在学校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而不是单纯享受“仪式感”。这就需要学校对仪式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努力营造真正的育人环境,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真正有价值的仪式教育应摒弃浮躁、功利,要遵循教育规律,充满教育“正能量”,而并非表面肤浅的“视觉盛宴”。真正有价值的仪式教育,应是以心灵为主题的卷首,让学生在踏入校园的那一刻,就能感受到校园生活的美好,并以此激励他们勇往直前成为更好的自己。如此,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增强学生的荣誉感和认同感。

然而,如果仪式太过花哨、举办过于频繁,甚至变成学校与学校之间、班级与班级之间的攀比,引发教师和家长的“内卷”,那就跑偏了。事实上,部分学校举办的“开学仪式”筹备烦琐、花费不少。如此隆重的开学仪式,已经成为教师和学校的负担。有老师表示,举办“开学仪式”需要制作策划书,网购相关材料,摆放气球、标语、花束、布置会场,还要画黑板报……费钱费时又费力。

在新学年、新学期,以“礼”的活力和感染力促学促教,我认为这才是仪式教育的真正目的。我相信,教师用心上好“开学第一课”所达到的教育效果,肯定比把心思花在布置校园和教室上强得多。

因此,教师可以根据本班实际,在开学时开展对学生的新学期规划教育,让学生结合自己上学期的综合表现及新学期任务作出发展规划,同学之间也可以交流、点评。这样,有助于“开学第一课”达到促进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目的,这样教师就不必为了追求“仪式感”,在形式上绞尽脑汁出“花招”。

正值开学季,新学年已经开启,新生活值得期待和展望,学生需要适当的仪式感。但我们必须警惕开学仪式变成了开学形式,脱离了教育的本质和初衷,学校也一定要防止本末倒置以形式主义“绑架”教师和家长。

总之,开学仪式必须遵循学生的成长规律,关注学生的情感和心理需求,在此基础上采用有内涵的仪式,提供有意义的内容,这样才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主动学习意识,让学生更好地投入新的学习。

(作者单位系江西省瑞金市思源实验学校)

《中国教师报》2023年09月06日第3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