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伊莎白老师是在2020年的夏天,那时我在新疆大学援疆,组织了为期三周的外语教师“一路同行”研修活动(东西部外语教师协同发展,一起为中国外语教育尽心尽力)。来自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和宁波诺丁汉大学等学校的教授在云端为全国千余名外语教师做了分享。在准备闭幕式讲稿时,我拜访了1955年从北外毕业在新疆任教直至退休的洪雪青和沙广辉两名校友,通过他们我了解到,其实我们的“一路同行”之旅40年前就开始了。
1980年夏天,伊莎白老师和丈夫戴维·柯鲁克来到新疆大学授课一个月。全疆各大专院校的英语教师、涉外部门的干部、部分中学英语教师以及新疆大学和新疆师范大学外语系高年级学生共计100多人参加了培训。组织者是1955年毕业于北外的五位校友:洪雪青、孙椿毓、沙广辉、高登章和曹祥慧,他们都是伊莎白老师的学生。
“我们班当年18名毕业生主动申请到新疆工作。”洪雪青说。
进疆后,18名校友服从组织分配,在可可托海、中印边境、阿克苏、伊宁等地工作,20世纪60年代初,他们又汇聚到新疆大学筹办英语专业。
“英语专业创办之初,我们基本上可以说是无产者——无师资、无设备、无资料,更无教学经验。招生之初,我们只有3位英语教师,其中只有一位从事过英语教学工作。我们的设备除2台601录音机(早已淘汰)外,连一台能打蜡纸的打字机都没有。英语录音带不到5盘,最好的一盘是柯鲁克夫妇的‘农业学大寨的报告’。图书资料更是少之又少,连一部当代的英语词典都没有。”
这些在新疆英语教育发展的拓荒者克服重重困难,与学生一起苦练语言基本功。
最开始的几届学生没有英语基础,教起来还没那么吃力。等中学阶段开始普及英语教学的时候,洪雪青他们感觉有必要对在职教师开展培训。于是,他们到北京找到了自己的老师柯鲁克夫妇,并于40年前的那个暑假在新疆大学组织了为期一个月的研修班,与全疆外语教师“一路同行”。
在疆讲学期间,柯鲁克夫妇坚决不让学校车接车送,每天满负荷授课,为改革开放初期新疆英语教师队伍建设助力。
结束援疆任务前,我去拜访了洪雪青和沙广辉两位校友,送去《民族复兴的强音——新中国外语教育70年》一书,书里有伊莎白老师的文章,记录了她从1948年至今在中国的外语教育经历。
后来,我从新疆回到北外,坐在轮椅上的伊莎白老师也已经是校园里一道熟悉的风景线。今年上半年,在分享对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学习和思考时,我选择“六个必须坚持”作为切入点,与师生一起思考在创新人才培养中如何坚持人民至上、自信自立、守正创新、问题导向、系统观念和胸怀天下。这些一一对应我们人才培养中的价值取向、基本立足点、原则方向、主要着力点、思想方法和应有的胸怀格局,支撑案例是我近5年来工作的亲身经历,包括困惑、尝试和顿悟。我思考了很久,想找一个例子来理解什么样的人才可以用“胸怀天下”来形容。这样的人在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他们具有世界眼光,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积极回应各国人民的普遍关切,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并能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推动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
我想到了伊莎白老师。想到她,不仅仅因为她在中国生活了近百年,是北外终身荣誉教授、对外最高荣誉“友谊勋章”获得者、新中国英语教育的拓荒人;也不仅仅因为她和爱人43年前在乌鲁木齐与新疆外语教师“一路同行”,促进当地教师发展;而是因为她的另外一个身份:国际知名的汉学家、人类学家。
伊莎白老师20世纪30年代师从伦敦政治经济学院著名人类学家弗思(Raymond Firth),攻读人类学博士学位。她是第一位走进藏区的人类学西方女学者,三次深入中国农村开展田野调查。她除了与丈夫共同合作完成考察和报道中国解放区土改运动,撰写了《十里店》系列著作外,还著有涉及中国乡村社会和建设实验的《兴隆场》系列著作。1940年到1942年,伊莎白老师在重庆璧山兴隆场开展田野调查,她通过“地毯式”的历史调查和深描再现了那个时代乡村社会基本样貌。《兴隆场》中英文版成为研究中国西南地区汉族乡村社会的“汉学人类学”经典著作。北外教师冯刚和兰建华去年撰文总结梳理其学术价值,文中提到,除了伊莎白,那些来中国做研究的汉学家在新中国成立后都陆续离开了中国。
从伊莎白老师身上,我明白了什么是胸怀天下。英国共产党2019年7月专程拜访名誉主席伊莎白,赞誉其作为观察者、参与者、认同者和建设者,对中国建设及发展所作出的重要贡献。
当一个人回应的是各国人民的普遍关切,解决的是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在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时,她的心里不再区分国别、族别、性别、年龄。我想成为她那样的人,也希望与这样的人一路同行,为中国外语教育事业尽心尽力。
(作者系北京外国语大学专门用途英语学院党总支副书记、院长)
《中国教师报》2023年09月06日第10版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