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发出教研转型的“声响”

发布时间:2023-09-04 作者:余 璐 来源:中国教师报

通化市教育学院依据教研工作发展的要求和方向,先期开展相关培训、开发教研工具,然后通过各类听评课、教学竞赛、优秀案例评选等实现落实要求、提升质量、指导实践的目的。

————————————————

教研作为教育发展的强有力支撑,一直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吉林省通化市充分发挥教研在推动区域课程和教学改革、指导区域教学实践、促进区域教师专业发展、提升区域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的作用,在教研方式的创新方面做了一些尝试,有了一些收获,发出了一点“声响”。

创新教研思路,开启“元素整合”新实践。根据备、教、学、评,教研、科研、培训等工作各自特点以及相互之间的关联,通化市结合实践强化了多元素整合的教研思路,努力开展创新教研的实践探索。

创新教研思路和方法,实现备、教、学、评一体化新格局。为克服以往教研重研讨、轻研究,重过程、轻评价的弊端,通化市教育学院采取评价先行的策略,构建课堂教学评价体系。从2020年开始,每年通过开展单元教学设计与实施专题培训、精心研制《单元教学评价量表》等工具一体化设计系列活动,对新课程理念下师生的课堂教学表现做了系统性描述,引领教师将学习目标、学习活动、学习评价互相印证,促进备、教、学、评一体化,形成指向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课堂教学新格局。

坚持研培一体化发展思路,打造教研工作完整闭环。通化市教育学院依据教研工作发展的要求和方向,先期开展相关培训、开发教研工具,然后通过各类听评课、教学竞赛、优秀案例评选等实现落实要求、提升质量、指导实践的目的。在“双减”政策落地的第一时间,通化市教育学院就组织开展了基于作业设计的专题专项培训,形成了《通化市中小学作业设计与实施建议》和《通化市中小学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应注意的问题》两个专业指导意见,并开展全方位的专题培训。在此基础上,组织了通化市首届中小学作业设计评比活动,从实践层面进一步提升中小学教师的作业设计及实施水平,为“双减”政策在区域内高质量落地起到了指导作用。

创新教研方式,开展项目研究新探索。通化市根据形势发展和教研工作的需要,不断创新教研工作方式,除采用区域教研、主题教研、网络教研等方式提升教研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外,在项目研究方面也大胆尝试,积极探索横向学科融合、纵向学段贯通、凸显本地特色的项目教研新方式。

横向开展跨学科实践专题项目研究。为进一步强化科学教育,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通化市强化STEM教育的引领和指导,邀请省内外知名专家进行系列培训,引领学校和教师通过STEM项目式学习的设计与实施,逐步深化学科实践及横向跨学科主题学习,强化对新课程标准的探索实践。

纵向开展基于核心素养的学段贯通专题项目研究。我们启动了通化市语文学科基于核心素养跨学段衔接项目研究,组织小、初、高三个学段的语文教师进行同课异构的教研活动,引领教师探索核心素养指向下各学段语文课程标准的各自特点及内在联系,探索小、初、高语文教学的共性规律和方法,深化语文教学衔接贯通的研究与实践,为各学科实现纵向贯通提供经验和有效借鉴。

创新教研技术,实施精准教研新尝试。通化市重视数字技术与教学教研融合应用,积极探索数字化背景下的教研模式创新。

大力推进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的使用和推广。通化市教育学院开展了市教育科学重点课题《国家中小学智慧平台应用实践与探索》、省教育科学重点课题《“双减”背景下优质数字资源促进区域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践探索》研究;组织专业教师制作了智慧教育平台分角色用户的辅导手册,形成了简便易行的口袋书,提升平台不同角色用户的使用体验;开展了两届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应用优秀案例评选,加大平台应用的实践探索。

“双案例”和精准教研活动,服务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从2021年开始,通化市教育学院相继提出“双案例”和精准教研的工作要求。“双案例”,即课堂教学一方面要继续巩固“一个体系、三个载体、五个环节”为主要特征的教学系统及“五化学习策略”改革经验成果,另一方面要做好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探索,推进精准教学。精准教研是基于数字技术在教学和教研工作中的广泛应用,通过收集、分析相关数据改进和优化教研模式。为落实“双案例”和精准教研,通化市教育学院组织开展了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多角度、多层次专题培训,加强对教学管理人员、教师、教研员等不同角色的培训,以此提高教研活动的针对性、有效性和专业性。

(作者系吉林省通化市教育学院党委书记、院长)

《中国教师报》2023年09月06日第15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