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起来,我在现任学校上过的研讨课失败的不少,其中有两堂课最让我刻骨铭心。
《清贫》是2021年我调入玉带河学校后上的第一堂课。那天,能容纳100多人的教室座无虚席。40分钟的课我整整上了60分钟。在60分钟里,我沉醉于自己如慢火熬汤式的课堂营造,一把柴一把柴地往灶里加,努力让学生的思维之火越燃越旺,悟情之汤越来越浓,步步深入文本,体验“清贫”背后的深层意蕴。
“不好意思,严重拖堂,我自罚重上”,我向听师教师深鞠一躬,当场立下“军令状”。课后,我“缠着”五年级语文组的教师,请大家一遍遍地帮我找问题,提改进意见。“聚焦单元语文要素,大胆取舍”“摸准学情,问题再降坡度”……我结合语文组教师提出的建议,在大家的见证下,接连修改了四次教学设计,在四个不同的班级又上了四次。在一轮一轮的评课改课中,教师们和我一遍遍地对接2022版新课标,带着思考和问题进入文本,融入课堂,融入学生,教学终于达到了预期效果。
第二堂失败的课是《两茎灯草》。今年春季,龙马潭区五年级语文学科培训在我校举行。活动中,我校教师展示了课例《两茎灯草》。虽然五年级教师下了很大功夫,反复磨了几次课,但在评课阶段,大家仍觉得课堂不够实,文本价值挖掘、语文素养训练浅尝辄止。
“舒老师,我来上一次,请你指导”,我向区小学语文教研员发出了邀请。随后,我打开听课本,对当天的课堂进行一一复盘,并结合大家的建议和自己的理解对课堂进行精心设计,然后在我的工作室成立启动仪式上进行了展示。课一结束,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正当我有点沾沾自喜时,应邀现场指导的市教科所专家悄悄问我:“在接下来的讲座中,如果我对你刚才的课例进行剖析,你有没有顾虑?”“没事,你尽管狠狠地批,批完后我再上一次,上一次我就进步一次。”在随后的讲座中,市教科所专家一针见血地指出:一是讲得过多,学生自主学习和体验还不够;二是视野还不够宽,教学局限于单篇。作为工作室领衔人,应立足于单元语文要素在大单元设计方面做一些尝试和引领……
是的,作为校长,我常常把自己的课定位为“靶子”,让教师毫不留情地“炮轰”。在我和大家一次次改课、上课中,“以生为本,以课育人,以课说话”成为大家的共识。校级干部展示课、高级教师示范课、青年教师挑战课、名优教师仿生课、新进教师亮相课……成了学校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
当然,作为校长,我还常常把自己当成一个“学生”,经常向老师、孩子请教。“每周一封信”写完后,请擅长写作的教师先读一读、改一改。有时连一些重要的发言和讲座,我也要请几个教师先试听一遍,甚至录下视频,回看、调整。每学期,我会组织教师针对学校的管理运行、校本研修模式推进策略等进行复盘“挑刺”、优化改进。“方向不对,越努力越糟糕”,我在教师的帮助下时时修正航向,确保大家都朝着“办一所让人迷恋的学校”的目标前进。
作为校长,我既要有勇气面对一堂失败的课,不怕在教师面前“出丑”,更要炼成“上好一堂课,我做给你看”的底气。
(作者单位系四川省泸州市龙马潭区玉带河学校)
《中国教师报》2023年09月20日第7版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