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随想录里有智慧

发布时间:2023-11-21 作者:王淑清 来源:中国教师报

粗略算来,我认识成尚荣老师已经有十几年时间了。最早认识成老师是通过他的一个视频报告,主题是儿童立场,虽然具体内容已经记不清了,但他在报告中显示出的深厚学养以及抑扬顿挫的语调、从容自若的神情令我记忆犹新。进入中小学管理杂志社工作是我与成老师相识的真正开始,同时借由稿件编辑的缘故彼此间有了更多的互动交流。

我想,每一个认识成老师的人,都会被他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学识素养折服,这种底蕴和素养体现在各种场合的报告、发言、点评中,也体现在他的文章中。我进入杂志社工作不久,有幸编辑处理过成老师的几篇长文,后来又中途接手成老师为我刊专栏“随想录”撰写的文章编辑工作,得以有更多机会阅读他的作品。成老师的文章无论篇幅长短、主题大小,总能做到立意高远、引经据典,既充溢着斐然的文采,又渗透着深刻的哲思。

成老师的丰厚积淀与他良好的阅读习惯密不可分,也源于他多年来的笔耕不辍。专业阅读与写作是教师成长的助推器,这几乎已成为共识,而成老师堪称典范。我曾因工作原因在知网上搜集浏览过成老师历年发表的作品,发现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到现在已有800多篇。这些文章刊载于各类报刊,涉及基础教育教学和管理等各个领域、各类话题,生动体现了他对教育问题的敏锐捕捉,对教育热点的深切回应,也展现了这些年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脉络走向。成老师就是这样,身体力行诠释着什么是坚持的力量。

成老师对文章质量有着严格的要求。我接手“随想录”专栏文章编辑工作后,经常就文章选题以及具体内容与他沟通。“随想录”篇幅虽小,写起来却不简单,尤其每月一期,坚持多年。记得今年上半年,成老师如期发来稿件后,我觉得主题很好,只是案例稍显单薄,于是与他商量可否修改。成老师却说:“我还是另写吧,就当是练笔,可以活跃思想。”其实那时他刚刚病后初愈,我内心着实不忍,没想到他真的重写了一篇。几个月后再次沟通选题时,我又提到这篇文章,建议他在原来的基础上做些修改。成老师说:“这的确是个好题目,我来重新写,争取厚实点、开阔点。”后来,他重写的稿件果然在立意、角度和取材上与之前大不相同。

成老师在学术上严肃“较真”,对人却温和宽厚。我不止一次在沟通中得到他的肯定,“你编得好”“你们做事很规范,向你们学习”……尽管只是短短几句话,却带给我莫大的鼓舞。从事编辑工作日久,我越发深刻地感受到,编辑与作者之间是彼此激发、相互滋养、互促共荣的关系。于我而言,成老师不仅是一位优秀的不可多得的作者,还是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和智者,他提供给我的不仅有专业上的支持和引领,更有为人处世方面的示范和启迪。正因如此,我才时刻提醒自己要不断精进专业,要更好地处世为人。感恩遇见,祝福成老师。

(作者系《中小学管理》杂志编辑)

《中国教师报》2023年11月22日第8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