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些地方“中小学生课间10分钟被约束”的话题备受关注。以“确保学生安全”为由而简单限制学生必要的课间活动是不可取的,把课间10分钟还给孩子十分重要,也十分必要。
中国农业科学院附属小学目前一校五址,面对学校面积小、人员多的情况,学生在课间10分钟、大课间活动中的安全问题往往难以避免。“堵”还是“疏”?面对孩子的成长天性,我们最终选择“疏”,充分利用各校区的有限空间,设置了上百个娱乐、休闲项目,让孩子们感受丰富愉悦的课间生活,得到了社会、家长、老师和学生的高度认可。
规则先行,确保安全
制定课间规则。教师基于《中小学生守则》研发了规则课程,编写《懂规矩守规则》学生读本,其中对学生课间活动有明确规定:下课后,先做好课前准备,再休息;做有益、安全的游戏,使用三级音量,不在楼内追跑打闹……随着课间游戏项目越来越多,项目规则也越来越多,许多规则由师生共同制定。我们把这些游戏规则、温馨提示语等放在校园显眼处,提醒学生注意安全、文明游戏。
学习课间规则。学生除了在道德与法治课上学习读本、了解规则,还在少先队活动课和班会课上利用多种方式记忆规则。低年级学生采用儿歌、童谣、讲故事的方式,中高年级采用演讲、朗诵、表演、案例分析等形式让规则入脑入心。各校区开展丰富的课间规则活动,例如原创童谣大赛、绘画比赛等,学生在认真观察、思考和动笔中学习课间规则,规范自身行为。
践行课间规则。规则教育要真正落到实处,必须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领悟,课间10分钟正是检验的好时机。上下楼梯、楼道行走、游戏玩耍、如厕、饮水等,许多方面需要教师不断帮助学生建立规则,形成良好习惯,这样才能在一定程度上确保学生的安全。
立体设计,活化空间
学校面积小,我们就充分挖掘每个角落的“潜力”,教室里、楼顶上、楼道墙面、操场四周都充分利用起来,设置满足学生课间休息、娱乐、玩耍的立体空间。
对学生和家长进行广泛调研后,我们按照低中高学段、校内校外、教室内外、课上课下,基于德智体美劳进行分类设计。例如,在教室内设计“四角一平台”。课间休息时,在“小小生物角”,学生可以观察植物、照管动物,记录观察日记;在“金穗阅读角”,学生可以博览群书,交流感悟;在“休闲娱乐角”,学生可以玩益智玩具,进行棋类争霸赛;在“书画作品角”,学生能够欣赏品鉴优秀书画作品……“一平台”就是指学习成果的展示平台。
创意项目,彰显活力
学生自创。除了学校为学生创设的平台和游戏项目,学生自己也开动脑筋自主研发。例如,在中轴线上练跳远,在五色谷穗上跳房子,几十种玩法的打花棍,最令人欣喜的是,学生利用课间自主研发设计了几十种卡牌游戏,有诗词风韵卡牌、奇幻海洋世界卡牌等。
师生共创。教师带领学生创设了“课间休息飞行棋”。学生观察记录课间发现的问题,然后讨论制定课间休息相关规则,在此基础上设计飞行棋游戏,将规则要求与学生喜欢的游戏紧密结合。
班级特创。目前,各班成立了武术、围棋、绘画、折纸等“课间休息特色小社团”,学生自主申报担任团长,招募有共同爱好和特长的同学成为社团成员,利用大课间时间组织活动,这成为班级文化的新名片。学生还可以向学校申请专题广播,推广班级特色文化。
多方联动,整合资源
学校利用家长开放日,组织跳绳、游戏等表演,让家长可以亲眼看到孩子的课间活动,从而消除顾虑,形成育人合力。学校还研发了主题为“爸爸妈妈小时候的游戏”课程,让家长带领孩子玩翻绳、九连环、欻羊拐、滚铁环等传统游戏。
场地有限,我们还充分利用周边资源,我校大课间活动,各年级轮流到农科院社区跑步,还利用农科院的足球场、篮球场开展各级别体育对抗赛,学生很喜欢。
小课间,大智慧,我们认为,不能忽视课间10分钟的教育价值,应该把课间活动纳入学校整体育人体系中,精心设计,合理安排。
(作者系中国农业科学院附属小学校长)
《中国教师报》2023年11月22日第11版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