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学生的未来,正是在其个性发展的基础上所能达到的高度和长度。因此,尊重每个学生,就是要从学生的尊严、潜质、个性和发展需要出发,让生命在校园里绽放自己独特的精彩。
————————————————
对于生命的真正认知,是教育发展的基础和根本,也是学校管理的出发点。确实,每个生命都有着自己的独特天赋,也体现着自身存在的独特价值。
因此,不管学校如何追求高质量,其最高境界是为每个学生的发展创造最适合的环境,支持每个学生的发展。正如教育家杜威在《明日之学校》中所说:“教育不是从外部强加给儿童和年轻人的某种东西,而是人类天赋能力的生长。从卢梭那时以来的教育改革家所强调的种种主张,都源于这个概念。”
支持每个学生的发展,体现了学校对于学生个体差异和价值的尊重,为此学校必须创造“热带雨林”式生态,营造适合每一个学生成长和发展的环境,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生存的空间和存在的意义,都能在学校的平台上各得其所、各展其长、互利互惠、和谐共生。
创造学生个性发展的环境,需要有打破传统的勇气。有一年,青岛二中有个学生外语非常好,在中央电视台“希望之星”大赛中获得了冠军,在外语语言能力测试中成绩也非常突出,获得了外国语大学的保送“邀请函”。但按照学校当时的保送政策,必须是各科总成绩优秀才有资格参加保送,这个学生并不符合学校政策。为此,学校专门召开了校务会议,会上大家的讨论非常激烈,问题的焦点在于能否为这个学生突破学校的保送政策。经过反复讨论和风险研判,最终达成一致意见:如果不给这个学生保送机会,可能会让他失去非常好的发展机会,而学校个性发展的理念也就无法真正落地。
学校管理要想方设法创造学生个性发展的机会和机制。我在担任青岛二中校长期间,为此做了许多设计和探索。一方面,学校提出了“每个学生都是好学生”“办学生发展需要的学校”“哪壶开了提哪壶”的教育理念,确立了“自主发展、个性发展、创新发展”的学生发展模式,努力在校园形成支持学生个性发展的文化环境;另一方面,通过创造条件,唤醒、激发和点燃学生。曾经有个学生问我:如果学校没有自己喜欢的社团怎么办?我说:那你就独创一个。学校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创建社团,最高峰时有160多个社团,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社团组织,学生在自己搭建的平台上充分发展。学校鼓励教师开发校本课程,为学生开设了150多门高品质的校本课程,供学生进行选择;学生根据自己的发展兴趣,参加各种社区实践、社会调研以及各种创新比赛活动。这为每个学生发现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创建了平台和机会。学校制定了学生“优势智能发展评价办法”和“贡献度评价办法”,学生不管在哪个方面拥有个性发展的突出表现,都能够得到认可和表彰。在制定保送和自招推荐政策时,除了高校提出的特殊要求,学校也将学生在科技创新、学术研究、创新大赛、社团活动等特别突出的成就纳入其中,极大激发了学生个性发展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处在开放的时代,学校教育无边界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教育管理者就是要打破传统学校的围墙,以更加开放的格局,建立支持学生更高层次个性发展的资源平台和条件,以此撬动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为此,青岛二中充分挖掘各种资源,在西安交大等高校专家的指导和支持下,建立了30多个创新实验室;在中国海洋大学等高校、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等科研机构、驻青岛海军医院及青大附院等国家级实验室的支持下,建立了10多个创新实践基地;聘请驻青高校、科研院所等指导专家300多位,为学生发展的多样性和多元化提供支持。青岛二中学生每年参加国内外比赛四大类20多项,学生开展的学术研究课程每期都有100多个,学生的学术性社团有50多个。在这些资源支持下,每个学生或参与研究课题,或参与学科竞赛和机器人等科创活动,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与发展热情,而且极大地助推学生素质和能力的提升。
每个学生的未来,正是在其个性发展的基础上所能达到的高度和长度。教育管理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学生发展价值最大化,因此尊重每个学生,就是要从学生的尊严、潜质、个性和发展需要出发,让生命在校园里绽放自己独特的精彩。
(作者系山东省青岛海尔学校校长、青岛二中原校长)
《中国教师报》2023年12月13日第10版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