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锐评

“家长收入”为何总是被采集

发布时间:2023-12-26 作者:廖卫芳 来源:中国教师报

近日,有媒体报道河北省廊坊市某中学学生心理健康档案表上要求填写父母职业、家庭年收入等,有家长担心会暴露隐私,表示很不理解。

近年来,一些学校在采集学生家庭信息时,总喜欢把家长职务、学历、收入等信息作为“必填项”,如“摸底家长官职”“家长提供学历证明”“家长提供工资明细”等。而此次河北省廊坊市某中学要求填写“家长职位和年收入”,几乎如出一辙。

据了解,一些学校和教育局面对采集“家长职务、学历、收入”等相关信息的质疑时,竟然还振振有词,如对于“摸底家长官职”,教育局回应称是“为了预防领导干部在孩子中高考期间有作弊行为”;对于“家长提供学历证明”,学校明确表示“要求学生带家长学历证明,只是方便学校举行活动时联系”;对于“家长提供工资明细”,教育局回应称是“为了核实家长身份,以防作假”。而此次河北省廊坊市某中学要求填写“家长职位和年收入”,竟然称“家庭收入水平可能会影响孩子心理”,填写收入情况方便教师给学生更多关注。

以上种种“回应”,无不令人啼笑皆非。

我作为一名教师,不禁在想:“摸底家长官职”,预防学生中高考作弊,这与家长担任什么官职有何相干?难道家长有官职,其孩子在中高考中就会作弊?“家长提供学历证明”,难道家长无学历或低学历,孩子就不能正常入学?“填写家长收入信息”,难道对孩子要因“财”施教?可以说,这种采集“家长职务、学历、收入”等相关信息的行为,恰恰暴露了学校主要领导“唯官职”“唯学历”“唯财富”的不良思想。

教育部曾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明确“严禁采集家长职务收入信息”,这无疑是对学校违规采集家长收入等信息行为的一种遏制和纠偏。但为何明明有“禁令”,却还有学校依然热衷于采集家长收入等信息?

因此,我认为要真正遏制学校采集家长收入等信息的违规行为,不能仅靠一道“禁令”,还要跟进必要的“处罚机制”。不妨建立“通报批评”“考核降级”“一票否决”甚至对学校主要领导给予追责、免职处分等多种处罚机制,让学校主要领导付出应有代价,倒逼其遵规守令,不再违规采集家长收入等信息。否则,仅靠一道“禁令”,类似采集家长收入信息事件还会屡屡重演。

(作者单位系浙江省开化县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

《中国教师报》2023年12月27日第3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