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师报》11月29日评论版刊发了文章《解开课间“圈养”的三个“结”》,作者认为家长、教育和司法部门联手解开“校闹”之“结”、“一票否决”之“结”、“人道担责”之“结”,中小学课间“圈养”现象方可得到缓解。
我深以为然。不仅如此,我认为学校的一切安排都应围绕立德育人这一根本任务展开,除了解开三个“结”,还需要下好三手“棋”,让校园充满活力,让学生拥有“精彩课间”,才能更好回归课间育人的本位。
其一,转变观念,这是基础。课间是学生在两节课之间的休息放松时段,利用得当,有助于缓解学生的视力疲劳,强健学生身体;有助于愉悦学生心情、舒缓学业焦虑、发展同学情谊,健康学生心理;有助于培养社交技能、激发求知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学生素质。课间不是课后的“边角余料”,而是学生学校生活的黄金时间,既不应是因为安全原因而对学生进行“圈养”的“严管期”,也不应是任由学生自我放飞、学校管理指导缺位的“空窗期”,要认真加以谋划,切实加强保障。
其二,完善机制,这是保障。要落实好对校舍场馆、设施设备日常维护、定期保养制度,健全隐患发现报告及响应处置机制,合理设置警示标志和防护措施,为学生的课间活动提供安全保障;健全器材配置、区域划分、班级管理和后勤协同等方面制度,确保课间活动组织到位;成立课间安全工作小组,统筹规划协调,各部门参与,安排教职工、学生团员、大队委员等值班巡视,全力保障课间活动安全有序。
其三,丰富内容,这是关键。课间是学生自主活动的时间,学校要尊重学生兴趣和天性,设计“主题多元、形式多样”的课间活动,供学生选择和参与;建立学科联动机制,开展体育、文艺、科学等方面主题活动,如组织学生开展球类比赛,指导学生进行校园植物观察,带领学生校园写生等;挖掘家长、社区资源,将传统、富有地方特色、健心益智、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引入校园,如跳皮筋、丢沙包、滚铁环、下五子棋等;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爱好成立微社团,组织志趣相投的学生自主开展健康有益的社团活动,通过交流、合作达成建立友谊、放松身心、获得成长的目的。
总之,解开“圈养”的三个“结”,让学生有了更大的活动空间,而下好“精彩课间”的三手“棋”,学生才有更广阔的成长空间,才能以更加饱满的身心状态拥抱当下,展望未来。
(作者单位系湖北省武汉市青山区教育局)
《中国教师报》2023年12月27日第3版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