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看随想
实际教育教学中,修养再好的教师当了班主任,春风化雨的尽头往往也是暴风骤雨。愤怒表面上看是情绪问题,有时甚至又会成为师德问题,但如果做一点语言层面的考量,或许更有助于我们打破思维的障壁。说来惭愧,我自己也是苏拉·哈特所说的豺狗式语言的施害者和受害者,这个问题一时间很难彻底改变,好在意识到问题本身也意味着改变的开始。(孟岳)
——————————————————
给予和接受的语言是我们天性的语言:它表达了人类的共同需要,告诉我们什么能使生活变得更美好。这种沟通交流的方式使我们相互之间更容易给予或者接受帮助——享受生活、丰富生活。
表达给予和接受的语言有很多名称,其中包括:非暴力沟通、爱的沟通、心灵之语。为了生动有趣,我们把这种语言称为“长颈鹿语言”。
之所以选择长颈鹿来代表表达给予和接受的语言,主要基于以下几点原因:
•长颈鹿是所有陆地动物中,心脏最大的动物,而这种语言就是为了让我们联系到自己的内心——我们的感受和需要。
•长颈鹿很高,有着无与伦比的优势,视野宽广,能够看到多种满足需要的方法。长颈鹿不会局限于一种角度去看待问题。因为看得远,它们能够看到自己所做的选择对当前和未来的影响。
•长颈鹿愿意“伸出自己的脖子”——说出自己内心的想法和自己想要的东西。这让它们很容易受到别人的指责,说他们“以自我为中心”,或者“自私”。但是长颈鹿也会“伸长自己的脖子”照顾别人,倾听他们的想法。这要求它们要有开放的勇气,倾听他人说了什么,以及他人对我们所说的反应。
•所以说长颈鹿视角包括宽广的视野和一颗强大的心——思想和感情的结合。
为了使讨论简单有趣,我们用长颈鹿语言来表示由衷地给予和接受的语言,用豺狗式语言来表示我们习以为常的责骂和责备的语言。
如果我们重视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的话,我们就会有效地区分批评、评判、责备或者命令。这些豺狗式语言中的任何一个元素都会使我们的谈话偏离它原来的方向,使我们不能与别人进行真诚而有意义的沟通,降低满足所有人需要的可能性。
在任何对话中,都有一种信息流:我们有时候表达自己的观点,有时候倾听别人的想法。它帮助我们注意到信息流的方向,看谁的需要更加迫切。如果在一段对话中,谈话双方同时表达自己的观点,那么就会造成沟通上的交通堵塞,两人都不能满意地得知对方的想法。因此,我们在学习和练习使用长颈鹿语言的时候要学会一些技巧,观察沟通信息流的方向,估量当时的需要,感受表达和倾听的节奏。
第一步:观察。
•清楚地描述我们所见、所闻、所感、所记的内容——不掺杂任何评价。
•对于需要我们作出回应的事情,尽量客观描述,就像通过摄像机镜头所看到的那样。
•我们所观察到的内容一旦加入评价、判断或者辩解都可能会引起其他人的防御心理。
例如,如果我说:“你真没礼貌”,那么听到这句话的人会把它当作批评。相反,如果我说:“今天早上我跟你打招呼的时候你没看我,”那么这个人可能会同意我的观察,继续听我说下去。
•当我们使用观察的语言,我们就迈出了与别人建立良好关系的第一步,为进一步的对话铺平了道路。
•当我们把自己的观察反馈给学生,就是在提供具体的建议,帮助他们学习了。
例如:想象一下你听到以下几句话的感受。
你的作业一团糟。(评价)
我看到你的试卷边上有一些标记。(纯粹的观察)
你是个糟糕的听众。(评价)
当我在跟你讲话的时候你在看书。(纯粹的观察)
你真没礼貌。(评价)
今天我向你走过去的时候,你朝另外一个方向跑了。(纯粹的观察)
你很不负责任。(评价)
这周你说了两次要完成作业,但是到现在都没有交。(纯粹的观察)
如果这样日复一日,老师把观察与评价区分开来使用,他们的学生就会学习到长颈鹿语言的第一步——怎么清楚地观察。
第二步:感受。
感受指的是与人的需要相关联的内在经历与情感。当需要得到满足的时候,我们就会有愉悦的感受,如高兴、激动、兴致盎然、内心平静。当需要得不到满足,我们会有痛苦的感受,如烦心、伤心、害怕或者沮丧。
•感受可以用最简单的五个字来表达。例如:“我感到伤心”“我感到担心”“我感到激动”“我感到高兴”。
•所有的感受都是没有错的。事实上,我们可以把感受当作传达需要的有效信息。如果我们烦心,说明我们有一些重要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如果我们觉得害怕,表示我们需要安全感。如果我们觉得满意,我们就知道自己的需要得到了满足。
•通过联系自己的需要(渴望、愿望、梦想)来表达感受,我们就能为自己的感受负责。
如果我们认识到,自己的感受是因需要而引起的,那么我们就有能力处理好它。相反,如果觉得自己的感受是因为别人的行为引起的,那么我们就会觉得自己很无助。
感受是长颈鹿语言的关键要素,而豺狗语言中几乎没有表达感受的词汇。豺狗式语言经常脱口而出,不会照顾别人的感情和心理是否会受伤。相反,这种语言关注的重点是想法、观点和判断。有时候它们会假装成表达感受的语言形式出现,引起误会和困惑。例如“我感觉这是不公平的”“不公平”并不是一个表达感受的词,它只是一个想法,来表达一种评价。
愤怒是一面红色旗帜,表示我有一些重要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愤怒表示我把一些感受(通常是害怕或痛苦)与评判性的想法相混淆。我们的一些想法,如别人“应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确实会让我们生气。觉得自己“应该”或者“不应该”做某件事会把我们导向沮丧。
我的目的不是要否认、控制或者应付自己的怒气。也不会因为自己生气自责。相反,我会从生气中学习,学会以一种最能满足自己需要的方式来表达怒气。我能做的五件事就是:深呼吸;花时间注意自己身体内部发生了什么;避免把自己的感受迁怒到别人身上;注意那些使自己生气的责怪别人的想法;识别并表达出潜藏在批评指责背后的感受和需要:我感到很伤心/痛苦/害怕是因为我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
(选自苏拉·哈特、维多利亚·霍德森《教室里的非暴力沟通》,杨洁译,华夏出版社2015年版)
《中国教师报》2024年02月07日第9版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