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思想力校长

袁长林:“和”而不同,“明”创未来

发布时间:2024-02-05 作者:张茜悦 来源:中国教师报

走进斗门一中的大门,在教学楼前、报告厅旁的墙壁上,悬挂着3幅由3个年级的学生笑脸照构成的广东地图、中国地图和世界地图,陪伴在侧的还有由全校教师的笑脸照构成的爱心图。“我希望每天师生经过的时候,都能在看到这些笑脸时感受到发自内心的温暖与动力。”袁长林说。

————————————————

广东省珠海市的香炉湾畔,矗立着一座雕塑——珠海渔女,她颈戴珍珠,身掮渔网,双手高擎着一颗珍珠,向世界昭示光明。这是中国第一座大型海边雕像,也是珠海市的象征——从默默无闻的小渔村到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珠海用自己传奇的“变身”之路,一次又一次向人们展示了她充满无限可能的魅力与精彩。

怀着对珠海和未来的无限向往,2004年,袁长林抱着闯一闯、试一试的心态,参加了珠海市人才引进考试,以第一名的成绩顺利录取至珠海市第一中学。从数学教师到年级主任、副校长,从市教研院院长到学校校长、党委书记,袁长林与珠海这座城市共同成长、变迁。

初为人师之体验

来珠海之前,袁长林已经工作了8年。

1996年大学毕业,袁长林如愿回到家乡江苏丰县成为一名高中数学教师。初为人师,内心总免不了有些忐忑。此时,他想起了自己的中学数学老师隋俊友。

记忆中,隋老师上课准备非常充分,全部教案都是手写,他的标准“隋体字”给所有学生留下了深刻印象。隋老师在引导学生解决难题时,从不直接讲解答案,而是不断鼓励学生在想不通的时候再想一想,多联系一下所学的知识,多研究一下期刊等参考读物。袁长林回忆:“当时有一道平面几何题,我思考了两天没有头绪,隋老师不断引导我拓展思维,经过近一周的努力,我终于把问题解决了,而且收获了几种不同的解法。”这样既充满挑战又受益匪浅的经历填补着袁长林的中学数学学习生涯,以至于“后来再遇到平面几何的难题都不再害怕了”。“他的教育思想影响着我的一生。”每当回忆起恩师,袁长林总会想起隋俊友那严谨、风趣的教学风格,“我最终选择数学教育这条路,很大程度上就是受隋老师的影响。”因此,隋俊友成为袁长林职业生涯的第一位师傅。

同时,为了尽快提高基本教学技能,袁长林也会经常请教师傅江远忠怎么写教案。从写好第一课的教案开始,袁长林便有了写详细教案的心得体会,包括教学目标、重难点、教学过程、师生活动、作业布置、课堂小结、课后反思,“现在回看,那时的做法还是领先的。”袁长林回忆。经常听江远忠和其他教师的课,慢慢地就把他们好的做法积累了下来,再在自己的课堂中实践、总结、改进,袁长林很快就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

除了专注于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与学生的相处也让袁长林收获了许多不一样的体验。“刘杰是我工作后的第一批学生之一,他勤奋好学,乐于与老师交流,他的乐观精神感染了我,我也经常和他交流。记得有一次他摔倒了,不方便上下学,我就经常帮助他上下楼,有时也把他送回家,经常为他补习落下的功课,我们因此结下了很好的友谊。”

在家乡教书的日子,平淡而又充实。但袁长林的心中,总有一份对远方的向往与探索。于是,他来到了珠海。

知行合一,以美好促更好

宜居的环境,高素质的学生,开放的理念……袁长林很快就适应了珠海的生活和教学。经过深入探索与思考,对于年级管理,袁长林形成了一套成熟的方法和方式,创设了“三年一贯制”管理模式。

为了身体力行带动学生,袁长林以身作则,言行一致,时刻做好学生成长中的引路人和护航人。他每天早上6点起床,7点前就到了教学楼。“我每天都要站在学校楼岗检查学生的到位情况。”袁长林说,“一日之计在于晨,早上的时间要充分利用起来。”

袁长林一向主张“严师出高徒”, “对时间精心规划,才能对学习态度认真。”在袁长林的影响下,他的学生大多有很强的时间观念,当日事当日毕,“好成绩来源于好习惯”。

袁长林对学生的关心与关注,不只是学习方面。2011届市一中毕业生蒋楠,是一名积极拼搏、乐于助人的学生。有一次,同学开玩笑说他读书再好也没用。这个玩笑刺激了蒋楠敏感的神经,为此他号啕大哭,并找到袁长林诉苦。交流了很长时间后,蒋楠平复了自己的情绪,也知道了同学是在和他开玩笑。通过此次交流,袁长林发现,蒋楠其实需要更多的关心,之后便经常与他交流并引导他的情绪。蒋楠毕业时说:“袁老师对我们的关注是全方位的,不仅关注学习,还关注内心变化,关注健康发展。我非常庆幸遇到了袁老师。”

在珠海一中15年的教育生涯中,袁长林得到了学生、家长和同行的认可,也获得了许多荣誉——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教学管理改革专委会委员、南粤优秀教师、广东省特级教师、广东省优秀共产党员、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珠海市先进教师……

以教育之力,升湾区“明珠”

课堂是教育的“主战场”,课堂一端连接着学生,一端连接着民族的未来,教育改革只有进入课堂的层面,才真正进入了深水区,课堂不变,教育就不变,课堂是教育发展的核心地带,课堂也是育人的主渠道,但当下的许多课堂还是灌输讲授式,不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不符合时代发展需求。

什么样的课堂才能体现学生立场和素养本位?珠海是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课堂应该怎么改”的问题摆在了袁长林和众多教育同行的面前。2021年9月底,袁长林调任珠海市教育研究院首任院长,他组建团队,耗费将近一年时间,八易其稿,为珠海市课堂教学改革提出方案,立足城市文化根脉,将其命名为“明珠课堂”。“我和教育研究院的同事颜穗芬、赵枫、王荣华等做了长期的思考讨论。大家一致认为,把‘导悟练改’作为改革起点,把导悟练改、融通中外、师生出彩作为路径,明晰了改革的路线图。”袁长林说。

为了更好地让改革落地,袁长林和团队一起总结出台了珠海市“明珠课堂”教学改革规划、解读“十三问”和评价量表,组织相关实验学科教研员召开方案说明会。要求各实验学科结合教研员驻校和教研活动经验推进“明珠课堂”教学改革项目,并进行教学观摩和示范课展示。

袁长林说:“改革过程中遇到不少困难,但我们从一线教师课堂上的积极反响中收获了信心。”袁长林深入全市小学、初中、高中进行调研宣讲与听课指导,并积极听取一线教师的意见。每次观摩示范课,袁长林总能欣喜地看到课堂上师生共同发生的改变:教师的教法变得有章可循,对研发自己的教学模式也大有助益;学生在课堂上的探究性、合作性活动更多了,自主思考和动手的空间也更大了。“明珠课堂”的改革模式进一步加强了师生互动,密切了师生关系,促进了师生共同成长。

在“斗一”遇见更好的自己

从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往西出发,不过40公里的路程,便能到达被誉为“珠江门户第一峰”的黄杨山风景区。这里,坐落着一所具有“5A级景区”之称的学校——珠海市斗门第一中学。得益于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校内湖光山色,瀑布双垂,相映成趣。

漫步在校园中,可以眺望高可凌云的黄杨山峰。“斗门一中是一个读书的好地方,更是一个能把书读好的地方。”从调任斗门一中党委书记、校长起,袁长林经常如此感慨。

走进斗门一中的大门,在教学楼前、报告厅旁的墙壁上,悬挂着3幅由3个年级的学生笑脸照构成的广东地图、中国地图和世界地图,陪伴在侧的还有由全校教师的笑脸照构成的爱心图。“我希望每天师生经过的时候,都能在看到这些笑脸时感受到发自内心的温暖与动力。”袁长林这样给来访人员介绍笑脸墙。

来到斗门一中后,袁长林一直在思考,立足新时代,学校应该怎样发展?他认真地把斗门一中发展方方面面做了梳理,组织召开了各层次的教师座谈会,听取他们对斗门一中发展的想法。“老教师提出在做好传承的同时也要做好创新发展;中年教师提出要充分调动大家的工作积极性;青年教师提出要多关心教师的专业发展、多为教师办实事;行政干部提出要多给大家干事创业的氛围、机会,多关心干部的成长。”

综合大家的意见和建议,袁长林总结提出以“和”文化为学校的办学理念,以“明礼、仁爱、至善、明德、博学、笃行”六大修身主题为核心内容,以培养“和而不同”面向未来的会学习、会运动、会交流、会生活“四会”时代青年为最终目标,通过八大“明”创举措,借助明德教师、明珠课堂、明睿课程等“明”系列举措,构建起“‘和’而不同,‘明’创未来”的斗门一中文化特色体系,让教育真正回归育人本质。

袁长林解释,“‘和’而不同,‘明’创未来”八字方针是依据珠海的实际学情对新时代教育理念的具体解读。根据教育发展形势,聚焦学校发展的短板和弱项,重构指向核心素养的珠海教学新样态,方能推动学校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教育“明珠”。

同时,为了更好结合高中生身心发展特点,袁长林带领行政干部扎实推进“德育为先、智育为重、体育为基、美育为要、劳动为本”的育人理念,创立“元培书院”,践行“五育”并举理念。同时,学校开设了丰富多元、精彩纷呈的特色校本课程。袁长林强调,学校管理应多联通、融合各方资源,实现教育要素的互动交流,从而实现和而不同式的个性化发展,创建真正面向未来的教育体系。

袁长林还带领团队制订了学校 “星系人物秀”评选实施方案,积极激发并展现“斗一”师生的精神面貌——让好的改变在斗一发生,在斗一遇见更好的自己。

2023年11月19日下午,袁长林作为广东省中小学(中职除外)唯一校长代表受邀参加第六届教博会“第三届优秀中小学校长讲坛”,做了《“和”而不同,“明”创未来——构建珠海市斗门区第一中学卓越品质校园》的主题演讲,袁长林提到,他希望斗门一中能探索湾区教育新样态,让课堂升起熠熠明珠。

(作者单位系广东省珠海市斗门第一中学)

——————————————————

袁长林,广东省珠海市斗门第一中学教育集团总校长,斗门第一中学党委书记,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曾任珠海市教育研究院首任院长、珠海市第一中学副校长。“睿思数学”“导练、练悟、练结”三步教学法和珠海市“明珠课堂”教学改革首倡者和实践者。曾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广东省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

《中国教师报》2024年02月07日第10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