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为师生减负、关注心理健康、做好科学教育加法……

地方两会代表委员热议“教育事”

发布时间:2024-02-27 来源:中国教师报

今年地方两会,教育依然是代表委员关注的热门话题。聚焦教育高质量发展,他们发出了哪些关于教育的“好声音”?

“减负”热度居高不下

今年地方两会,“减负”仍然是教育领域热度居高不下的话题。

“双减”政策实施以来,中小学生负担整体上有所减轻,课后服务工作受到了更多关注。民盟天津市委在天津“两会”提出,当前学校大多数课后服务以学校为主导,形成“校家社”协同育人新形态较少;课程设置关注核心素养发展较少,素质教育在课程体系设计中体现较弱。为此,民盟天津市委建议,课后服务要指向育人目标,统一课程标准;整合课程资源,建立共享机制;建立保障机制,充实师资力量;完善评价标准,畅通反馈渠道;依托信息技术,降低管理难度。

民革上海市委也在调研中发现,课后服务财政负担较重,多元参与体系构建尚不均衡是普遍存在的问题,他们建议通过探索成本分摊机制、社会组织或社工进校、协调更多属地资源、完善素质类教培机构规制等措施,对“双减”后义务教育阶段的课外素质教育体系进行重建。

学生在“双减”,教师减负呼声也不小。今年深圳“两会”上,深圳市政协委员、深圳明德实验学校(集团)党委书记、总校长鲁江联合其他教育界委员一起提交了关于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的提案。鲁江认为,应让教师从额外的工作中解放出来,使之能静下心来思考、沉下心来教学,回归立德树人使命。他从精简会议、控制公文、任务筛选、简化考核、规范建群、开通视频会议和教研视频系统、精准培训、优化督导、关爱教师九个方面提出了相应建议。

随着信息化、数字化日益深入,教师行业衍生出边界模糊、职责异化、功能过载、追责泛化等问题。湖南省政协委员、株洲爱尔眼科医院CEO侯爱利建议教育部门牵头完善教师责任制度,明确权责边界、工作时间和工作量等关键要素,并出台相应制度,指导并监督减负工作有效开展;进一步重视教师管理与激励,完善绩效考核指标,建立科学、全面、客观的评价体系。

教师非教育教学任务多来自教育系统外部,需要多部门协同推进。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委员韩玉红在走访调研中发现,部分地区政府相关部门协同机制未建立,各类“进校园”事项审批制度不完善,监督制约、评估监测难以落地。她建议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充分发挥领导、指导和推动作用,协调各部门共同研究、细化非教育教学事项,列出详细的“减负清单”和权责清单;学校应根据实际情况核定教师工作任务,积极探索切实可行的弹性工作制度,为教师创造参与教研培训、观摩思考、读书学习等有利条件。

做好科学教育加法

“双减”进行得如火如荼,而对于中小学科学教育而言,需要做的是加法。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西安市人大代表、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解慧明针对科学教育资源场所不够、科学类课程开设课时不足等问题,呼吁省市教育主管部门尽快出台加强科学教育的要求和文件,促进学校重视科学教育。她建议加强科学资源场所建设,在现有基础上支持探索建设复合型综合实验教学环境,保质保量配置并及时更新教学仪器设备。

办好教育的关键在教师。福建省福州第十一中学党委书记刘燕建议,上级人社部门要增加学校专任科学教师定编数额,在办学经费总额内,教育行政部门要列支学校自主聘请校外专业人士的费用;在推进教育集团化办学中盘活现有科学教育优质师资。

作为一线科学教师,浙江省人大代表周燕娜建议,要切实提高学校科学教师的学科待遇,加大对科学教师实验操作、课堂教学及创新实践活动的培训力度,提高不同教龄、职称科学教师的科学素养。

开辟教育数字化新赛道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数字化技术也在迅速向教育领域渗透。2024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要不断开辟教育数字化新赛道,以智能化赋能教育治理,拓展国际化新空间,引领教育变革创新。  

教育数字化的快速发展为优质均衡教育的实现带来了无限可能。北京市政协委员、民建丰台区工委主委张婕提出,要使运用AI教育产品促进京津冀教育达到一体化,拉近教育资源的差距,为推动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提供助力。

北京市人大代表、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余清臣表示,当下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育以集体教学为主,教师和家长很难基于每位学生个体的学业困难进行指导,这是难以根治违规校外培训的一个现实原因。他建议建立市级层面面向中小学生的学业指导系统,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知识点讲解、难题解析、学习方法指导以及学习生涯规划指导等。

教育数字化是机遇也是挑战,它将改变我们以往对教育的许多认识。湖北省政协委员、华中师范大学一附中校长周鹏程认为,要让基础教育成为教育强国基点,应该做到理念更新,包括大数据赋能,探索未来教育和大数据下人才选拔方式的变革等。

但数字化技术无论怎样日新月异,最终的落脚点仍然是在“人”身上。教育者能在多大程度上接受、掌握和应用技术,是不少代表委员关注的话题。

青岛市政协常委、青岛理工大学人文与外国语学院院长巩湘红发现,教育领域存在校长数字化领导力水平不一、教师数字化教育能力不强、数字化教育资源应用不足等问题。她建议加强校长数字化领导力的培训和提升;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数字化教育能力;完善数字化教育资源平台功能,提升应用效能。

“五育并举”是新时代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大命题。山东省政协委员、明日之星教育基金会发起人张明勇带来数字化助力中小学“五育并举”模式的提案。他建议增加扶持力度,打牢数字化基础“3551”模式;加强师资培训,提升教师数字化素养;稳步推动教育数字化,助力教育均衡发展。

共护师生心理健康

今年地方两会的“教育事”上,完善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服务需要多部门协同合作已经成了共识。但如何协调统筹各方力量,达到“1+1大于2”的效果?

北京市政协妇联界委员建议,要建立家庭、社区、学校、医疗机构“四位一体”的联动机制;横向建立由医疗机构、家庭、社区和学校构成的“医教服务”延伸体系;依托信息化儿童心理健康服务体系,连接学校、家庭、心理咨询师及咨询室等环节,突破场景壁垒,助力儿童健康成长。

浙江省人大代表、衢州市龙游县教育局教研室教研员蓝雪敏则建议,完善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工作跨部门协同工作机制,建立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家庭参与的组织领导体系,明确各部门在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工作中的角色和分工;实施学生心理健康联席会议制度,高效整合社会公共资源,实现跨部门专业人员、各类资源的共建共享。

在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中,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自明。作为来自高校的人大代表,西南科技大学法学院院长何显兵呼吁引入大学心理学和家庭教育专业教师队伍,依托第三方组织资源,针对中小学生家长定期开展未成年人身心教育,更新家庭教育理念。

通过完善立法构建守护中小学生心理健康体系,也是多位代表委员的心声。上海市人大代表、自然堂集团公共事务总经理陈娟玲建议修改上海市家庭教育促进条例,教育、人社、工会、共青团、妇联等要形成多方协作机制,卫健委、妇幼保健所要做好关爱学生心理健康的工作,并通过立法将其纳入家庭医生上门医疗服务内容。

“我们都在强调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其实对于教师的心理健康也要充分考虑。”北京市政协委员、北师大燕化附中语文教研组组长金英华直言。

四川省政协委员、南充泽英职业教育集团董事长李祥昌在近年来的走访调研中发现,教师群体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以及职业倦怠感。这些症状不仅影响着教师的日常生活和工作状态,也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为此,他建议各级教育机构应加强对一线教师的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培训,提供专业心理咨询服务,提高教师对自身心理问题的认识和应对能力;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应积极改善教师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合理安排教学任务和课务量;同时,家庭和社会应给予教师更多关心和支持,帮助他们减轻工作和生活上的压力。

(本报见习记者 万景达 综合整理)

《中国教师报》2024年02月28日第2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