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创·变

华亭二中“脱困”记

发布时间:2024-02-27 作者:本报记者 韩世文 来源:中国教师报

一所地处西北的完全中学,如何在新时代书写高质量发展的新故事?一位深耕课堂的校长,怎样带领一所处于低谷的学校突围,实现办学的华丽转身?甘肃省华亭市第二中学在罗文旭的带领下,用10年时间作出了响亮回应……

    ————————————————

甘肃省华亭市第二中学(简称“华亭二中”)地处平凉陇山之东,西距华亭市城区20公里,是华亭市唯一一所完全中学。与许多学校一样,华亭二中也曾有过引以为豪的时光。但进入新世纪后,基于生源、师资、环境等原因,办学效益连年滑坡,教育质量在同类学校中处于低谷,学校一度陷入困境而不能自拔,成为典型的“教育质量薄弱校”。

这所学校的“觉醒”从10年前罗文旭担任校长开始,而学校的变革之路则从找出课堂“病灶”开始。这段崛起之路,书写了一所学校华丽转身的“脱困”记。

诊断:从课堂中挖出“病灶”

时间回到2014年秋,华亭市政府任命华亭一中原副校长罗文旭为华亭二中校长,寄望这位甘肃省“园丁奖”获得者能够带领低谷中的学校快速“脱困”。

罗文旭曾担任过华亭一中团委书记、政教主任、副校长等职务,因彻底扭转华亭一中高中历史教学质量并多次取得平凉市教学质量先进而成为“甘肃省骨干教师”,又因撰写出版《史海流韵》被誉为“思想型教师”,还因探索总结出“历史歌诀教学法”被誉为“创造型教师”。

当时已有22年教育教学经验的罗文旭深入华亭二中,细心观察、反复琢磨,对照省内外成功学校的办学经验,寻找华亭二中打破困境、走出低谷的突破口。

“课堂教学是一所学校的眼睛,更是一所学校提升教育质量的主阵地。如果眼睛失明了,主阵地丧失了,那么这所学校注定会成为教育质量薄弱校。”罗文旭最终选择了从课堂教学这个突破口切入。

于是,一场全方位、持久性的“课堂诊断战”开始了。2014年秋季学期,罗文旭一头扎进课堂为教学诊断把脉。短短一个学期,他听了所有教师、所有科目的课,每次听课后一定会与任课教师交流。统计显示,这一学期罗文旭听课240节,撰写听课笔记25万字,同师生交流近300人次,发放问卷调查表600余份……

在如此深入且扎实的“问诊”基础上,罗文旭终于找到了“症结”——课堂教学长期低效,形成了教育质量的低谷,让华亭二中陷入了困境。他还梳理出学校课堂教学的“十大症状”:在课堂本质认知上,仍然坚守课堂是“讲堂”而非“学堂”;在课堂目标上,紧盯眼前成绩和升学率而非学生的终身发展;在师生关系上,仍然坚持教师主体、学生客体;在学生发展模式上,仍然是被动发展而非主动发展;在人才培养上,仍然是接受型而非创新型;在教学方法上,仍然是“满堂灌”“满堂吼”,而非讨论质疑、探索发现;在课堂流程环节上,仍然是传统“五环节”,而非“依学而设,优化组合”;在教案备写上,仍然是备教师讲什么、怎样讲,而非备学生学什么、怎么学;在教材认知上,仍然坚持“教材是唯一的、神圣的、不可变动的权威”,而非“教材仅仅是个示范样本,是能够灵活运用的”;在教学评价上,仍然突出“教师讲得好”的元素赋值,而非突出“学生学得好”的元素赋值。

基于“十大症状”,罗文旭认为“陈旧的教学观念”就是学校滑入低谷的“病灶”。“绝对完美的课堂教学是不存在的,但一节课病态百出就不正常了……现在‘病灶’找到了,我们就可以对症下药!”罗文旭在一次校务会上如此表示。

手术:从观念中拯救课堂

2015年初,华亭二中依托“二五二”课堂教学模式,正式开启一场铲除“病灶”、更新观念、提升质量的“课堂革命”。

“二五二”模式中,前一个“二”指教师课前备“两案”——教案和学案,其中学案要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基本的学习方法、相关的知识梳理、相应的检测训练四个板块。“五”指教学过程中的五个环节,即目标引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评议→拓展应用。后一个“二”指课堂延伸的两个环节——限时复述和限时作业,强调以限时复述方式进行检测和巩固,同时限时完成作业,提高效率。

如此一来,课堂教学把握“不学不教、无疑不讲、凡讲必究、合作探究”的总原则,以促进学生终身发展为根本目标,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根本内容,以学生深度学习为根本形式,以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为根本评价标准。

“选择这条路,可能会让我们产生剧烈的阵痛——因为根深蒂固的思想观念的转变是非常困难的。”罗文旭在学校课改启动仪式上对全体教师说,有怎样的思想观念,就有怎样的课堂教学行为,就有怎样的教学质量,而华亭二中“分娩的将是一种全新的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

伴随着启动仪式,华亭二中制定出台了《课堂教学改革五年规划》《“二五二”模式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建起了校长牵头的领导团队、学科组长牵头的示范团队、教研室牵头的评价团队,一场课改“战役”在华亭二中正式打响。

这场“战役”是艰苦的,许多教师在行进过程中一次次打起退堂鼓,甚至一度“关起门来走老路”。罗文旭发现问题,也不轻易批评,他带领相关团队,继续坚持走进每一位教师的课堂,走进每一个学科的课堂,不断挖掘改进的亮点树标杆,不断总结共性问题研磨改进。他还带头“下水”上示范课,不仅上历史课,还上其他学科的课……

在随后5年时间里,罗文旭听课800多节,同教师“磨课研课”800多人次,他围绕课改撰写的听课随笔结集成《智慧之光——基于教育管理和课堂观察的探索》一书出版,成为学校改革发展最鲜活的成果。

教师李志虎从开始的抵触课改到慢慢尝试,并最终成为“忠实的践行者”,他所教的数学学科成绩冲入平凉市前列,也算是创造了个人的“一个奇迹”。

和许多学生家长一样,马春兰也对学校课改有过“担心”,但事实证明这条路走对了,3年之后她的孩子“考上了一所很不错的大学”。

调理:从社团中吸收“元气”

如果说课堂教学是一所学校的“心脏”,那么随着“二五二”课堂教学模式的全面推行,华亭二中的这颗“心脏”被彻底激活,学生的学习状态、师生的精神风貌都大为改观。与此同时,华亭二中的管理团队也深刻认识到:仅有课堂教学的改革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为华亭二中的师生补充“元气”——精神元素。毕竟,多年来由于教学质量的低谷,社会产生的舆论压力、学生失望的心理压力使学校师生元气大伤。

元气从何而来?“元气必须从特色课程、社团活动中来。”罗文旭说,“要办好一所学校,就得向课堂要质量,向艺术要魅力,向体育要精神……让师生有更多机会体验成功、展示自我、提振自信。”华亭二中管理团队进一步凝聚共识:开展社团活动、形成特色课程是落实“五育”并举的需要,也是学校走向高质量发展最好的“调理”。

在学校领导团队“元气理论”的指导下,华亭二中多渠道筹集资金,配置必要设施,建设必需的活动场所,成立学生社团活动领导小组,组建指导教师团队,出台《学生社团活动实施方案》等,切实做到“领导保证、师资保证、场地保证、时间保证、内容保证”。

一时间,学校社团活动如火如荼开展起来,艺术类、学科类、科创类……总计29个社团近千名学生参与其中。

如今,每周二、周四社团活动时间,华亭二中的操场上热火朝天:操场中央,足球社社员排队绕杆练习盘带;东边的篮球场上篮球社正演练“二过三”的作战技术;西边排球场上,学生则在教练的组织下练习“郎平式”扣杀;正北的看台上,秦腔《三对面》中包相爷的唱腔高亢激越……冷风无法打击校园的青春活力,夕阳却引爆了激情燃烧的画面。此时,走进社团活动大楼,则是另一番景象:合唱社歌声飞扬,国画社牡丹绽放,舞蹈社花枝招展,书法社临帖走笔,二胡社抑扬顿挫,古筝社韵味绵长……整个大楼里热气腾腾,成了百花绽放的艺术天地。

学生王瑾的家长王峰辉看过这样的午后时光,曾感慨地说:“华亭二中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让孩子在学校经历了更多美好的生活体验,不仅有了展示才华的平台,也有了多样化发展的选择路径……”

在广泛开展学生社团活动的基础上,华亭二中设立校园艺术节、田径运动会、球类运动会、趣味运动会、“小发明”成果展,形成相对系统的校本课程,以此展示、巩固、提升学生社团活动的成果,更在随后的省、市相关比赛中捷报频传,让师生获得了巨大的成就感。

“以社团活动激趣,以特色课程扬长,不仅给学生提供了更多升学选择的机会和途径,还让校园里充满了正气和青春气,师生元气大增……”罗文旭感触道,“事实证明,通过校园活动的‘调理’来增补校园精神和校园文化,让一所普通中学变得魅力无限!”

崛起:从点赞中体味成功

持续的课改之路,精彩的社团活动,唤醒了每一个生命,让华亭二中带着蓬勃生机走出了低谷,摆脱了困境,成功实现了蝶变,成为平凉市“彻底转变教育质量薄弱校”的成功范例。

甘肃省静宁三中校长何轲走进华亭二中参观学习后,用“五者”评价:“华亭二中是区域教育传奇的创造者,乡村教育的坚守者,课程改革的先行者,幸福教育的实践者,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

与这样的评价匹配的是,近年来华亭二中的高中教育质量“腾飞”,每年都获颁平凉市高考质量奖,全市的教学研讨会多次在华亭二中召开,并推广学校改革经验;初中学生学业水平跻身华亭市前列,彻底摘掉了“倒数”的帽子。社会满意度大幅度提升,“华亭二中经验”在很大范围受到关注,各地学习团到校访问“取经”。

“华亭二中教师因‘学’而教,学生因‘疑’而学,课堂的交互性、思维性、生成性、实效性得以充分体现。‘二五二’课堂教学模式带动了华亭二中课堂的变化,撬动了学校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让华亭二中成为华亭市课改与质量双提升的成功范例。”华亭市教育局副局长胡天保如此评价。

平凉市教科所所长曹宁子生前曾说:“华亭二中的课改让学校很快走出低谷,迅速崛起,成为全市的质量样板校。这充分体现了华亭二中领导团队的超前思想、教育胆略和改革精神。”

在崛起的路上,华亭二中还不断刷新办学历史,成为甘肃省“先进教育集体”“快乐示范校园”,并获得“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全国篮球特色学校”“全国围棋特色学校”称号,这是2014年前的华亭二中从未有过的成绩。

在各个层面的点赞声中,在越来越好的成绩面前,华亭二中人体味着成功的味道——一种激活生命的鲜活改革之路所带来的获得感和荣耀感。

“罗文旭现已担任华亭二中党委书记。”一直跟随罗文旭进行课改的边慧接任校长后表示,学校将延续课改之路,立足三个“深度”,即深度丰富课堂教学模式的变式运用,打造“智慧课堂”品牌;深度挖掘地域文化,全面开发校本课程;深度建模“课堂+社团”,积淀闪光元素,创办特色学校。

面对课改10年后的发展,华亭二中在高质量特色发展方向上有了新谋划。

《中国教师报》2024年02月28日第5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