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烟火

发布时间:2024-02-27 作者:毛伶燕 来源:中国教师报

街道旁,大红灯笼高高挂;花市里,姹紫嫣红正开遍;广场上,对联窗花迎风展……置身于眼前的这一派热闹、喜庆之中,心儿却如翩跹的蝶,循着这熟悉的年景、年味,穿过时光的隧道,停在儿时的窗前,忆起那不一样的年——如一幕老电影,画面缓缓展开,温暖重临心间。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吃一碗色香味俱全的腊八粥,年似乎一下子离我们就近了,大人开始忙碌起来。女人在家清洁打扫,男人外出置办年货,孩子也没了游戏的心思,没完没了地围着大人转,掰着手指头数着,恨不得第二天就穿上新衣过大年。

民以食为天,过年所有菜肴果品的准备可马虎不得。家家户户都有买来的糖果,但更多还是亲手制作的各种果干。我最喜欢吃的红薯干,即是纯天然无添加的果中佳品。

犹记得,母亲先挑选出品相好看的红薯,将它们一个个洗干净,放进锅里烧大火蒸。蒸至能用筷子轻易插入红薯时,再将蒸熟的红薯取出来晾一晾,去掉红薯皮,切成一根根大小匀称的细长条,放在阳光下晒至半干。或许是吸收了天地精华的缘故,一根根红薯干呈现出鲜亮的金黄色泽,散发着诱人的香甜气息。迫不及待地拣一根送入口中,甜甜的、糯糯的,柔软又有嚼劲。当然,炒熟了的红薯干又是另外一番风味——香香的、脆脆的,一吃就停不下来。

过年必定要吃新鲜的豆腐,这豆腐不用花钱买,家家户户都是现磨的。从黄豆的浸泡到磨豆、煮沸豆浆,到用调好的石膏水点浆,再到最后将逐渐凝结的豆腐花加压成形、切成豆腐块,每一个步骤都有它的时机和诀窍。亲眼见证过一粒粒黄豆到一块块豆腐的神奇变化,在惊异乡亲谙熟的磨豆腐技艺时,也不得不赞叹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贵智慧。

对于孩子来说,围观“漫长”的磨豆腐,无非是想在吃豆腐之前一解“豆腐脑”之馋。这是传统,也是惯例,不管围观的有多少人,主人家必定给每个人盛上一碗热乎乎的“豆腐脑”——白白的、嫩嫩的、滑滑的,配上红糖拌一拌,舀上一勺尝一尝,细腻又爽口。在舌尖上慢慢化开的豆腐脑,带着淡淡的豆香和糖汁的清甜,令人齿颊生香、回味无穷。

炸肉丸、灌香肠、打糍粑、做鱼面、烫蛋丝……炊烟袅袅升起,过年的餐桌上就是一碗碗“人间烟火”,有眼前热气腾腾的幸福,也有未来蒸蒸日上的希望。

好不容易年到了!贴春联是全家总动员的隆重时刻,母亲用面粉和水煮好糨糊,我和姐姐拿着对联,父亲扛着梯子,一家人浩浩荡荡地来到大门口。父亲先爬上梯子在大门两侧刷上糨糊,我和姐姐扶着梯子仰头张望着。父亲接过母亲递来的对联,小心翼翼地贴上去,在母亲“左边一点”“再往上一点”的提示声中调整好对联的位置。对联贴好了,父亲带着我们姐妹俩大声读一遍,这才满意地转身回屋。心灵手巧的母亲也拿出早已剪好的窗花,张罗着让我们挨个窗户贴上。

“三十夜的火,十五夜的灯”,老家的年、儿时的年一直遵行着这样的民俗。大年三十晚上,火不能熄,要烧得旺旺的;正月十五晚上,灯不能灭,要点得亮亮的。这预示着新的一年必定红红火火、亮亮堂堂。

吃过丰盛的年夜饭,我们便围坐在火堆旁“守岁”。母亲早已准备好她亲手炒的花生、瓜子、红薯干,还有一壶茶。我和姐姐给父母亲拜年后,领到了心心念念的红包,一家人开开心心地边吃边聊。聊了些什么早已不记得,只记得红红的火光映照着父亲和母亲慈爱的笑容,映照着姐姐亮晶晶的眼睛。若干年后,当我读到汪曾祺的“家人闲坐,灯火可亲”时,脑海中便不由自主地浮现出这个画面。

过了一会儿,外面的鞭炮声此起彼伏,父亲也带着我们加入了放鞭炮的行列。姐姐胆子大,拿着一盒火柴、拎着一串鞭炮就往空地上走去;胆小的我只能缩在父亲身后,捂着耳朵、伸着长长的脖子,害怕又兴奋地等待着。噼里啪啦的声音震耳欲聋,鞭炮的火花把整个乡村都点亮了。孩子在这辞旧迎新的夜晚跑啊跳啊、叫啊喊啊,大人在一旁喜笑盈盈、互道祝福,一派欢乐祥和的人间气象。也许这就是过年的意义吧——劳作了一年的人们,在隆重而传统的仪式感中,回望过去的收获,珍视眼前的幸福,企盼更温暖、更光辉的明天。

正月初一拉开了拜年和走亲访友的序幕,也奏响了乡村集体活动的序曲。春节最常见的活动是唱大戏——也不知是谁请来的外地戏班子,他们找一个固定的地点搭好戏台,一唱就是好几天。除了看戏的人们,还有不少小商小贩,颇有些像老北京的“逛庙会”。戏一开台,锣鼓喧天,乡村平添了许多热闹、许多生气。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儿时的“年”已随光阴逝去,但那久违的年味一直留存在记忆中。在一片热热闹闹、红红火火中,愿烟火人间的每一个人、每一个中国年,都无忧无惧、有趣有盼,怀着浓浓的眷念、暖暖的情意和深深的祝愿。

(作者单位系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南湾沙塘布学校)

《中国教师报》2024年02月28日第16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