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成长记录

开学即“战斗”的那段日子

发布时间:2024-03-05 作者:庞 应 来源:中国教师报

那年,我怀着欣喜和期待的心情走上了“三尺讲台”。开学初,每个同事都忙着做开学准备。没想到,有一天学校领导把我叫到办公室,并交给我上区级公开课的紧急任务。当时,在教学上我就是“一张白纸”,顿感压力袭来,不知所措。

众所周知,每当教师接到上公开课或赛课任务时,一般都会有畏难情绪,更不用说新入职教师了。头痛无序,不知道从哪里入手,该重点关注什么也一无所知,这就是我当时的真实状态。

还好,学校领导给予我很大的鼓励和支持。在学校的统筹安排下,我们迅速组建了磨课团队,并制订磨课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实施。因此,在这段“苦”日子里,我收获颇丰,快速成长。

磨课初始,身为“新手”的我在团队老师的带领下,通过研读课标和分析教材发现教学中的难点问题,并确定了教学思路和方法。这是最关键的磨课环节,在这个过程中,我对教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不少教学设计技巧。团队老师还细心帮助我从教学内容、教案设计、教具制作、板书设计等多方面进行梳理,把亟待解决的问题列出清单,使后续的磨课活动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回想当时,校园里我们披星戴月、深夜奋战的忙碌身影仍清晰如昨:教案的细节处理还不够好,团队老师就一字一句地帮助修改,直到满意为止;教学设计的结构还需要优化,我们就一起学习优秀课例,不断调整和完善;我的板书设计还不够精美,大家就找来直尺在黑板上描点、划线、测量,精准设计出直观、大气的板书设计图。在每次的研讨和改进中,我总能收获感动,在团队老师身上学到了他们对教学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精神,也在我的内心埋下了一颗成为优秀教师的种子。

磨课期间,我们全力以赴、精雕细琢,我几乎天天夜不能寐,不是在修改教案和课件,就是在为教学中的某个问题冥思苦想。我撰写的教案前后修改了10多次,根据多次试讲和课后研讨,破解了教学中的诸多难题,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授课的雏形日渐清晰。

开学就进入“战斗”状态的我,也曾经失落和迷茫过,特别是上课效果不佳的焦虑和磨课日以继夜的艰辛,使我情绪低落,打不起精神。这些都被我们团队的汪老师看在眼里。

一天,汪老师主动把我叫到一边,关切地说道:“你现在的状况我很理解,因为我是过来人,有过相同的经历,但这是教师成长必须经历的过程,你还年轻,要朝前看,没有过不去的坎。”在汪老师的开导下,我放下心理包袱,重新调整状态,投入新一轮的上课—听课—研讨—修改的磨课过程中。

还好,一周多的辛苦没有白费,我的公开课最终取得较好效果,得到了专家和同行的一致好评。

磨课的过程也触发了我更多的教学思考:磨课,能促进教师备课能力的提高,是教师思想碰撞、激活、提升的过程;磨课,能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汲取团队老师的集体智慧与结晶,逐渐打造精品课,最终达到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磨课,能促进课堂的深层变化,优化教案设计,落实教学知识点,为学生的学习打造灵动、高效的课堂。

开学的这段难忘经历,成了我的教育生涯中永远抹不去的记忆,也是我人生的宝贵财富,点燃了我投身教育事业的热情。用心教诲学生,用情培育花朵,一路走来,我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收获丰厚。

(作者单位系重庆市沙坪坝区树人沙磁小学)

《中国教师报》2024年03月06日第7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