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因为“第一次”总容易惹人注目,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开学第一天”“开学第一课”逐渐成为一种仪式,甚至是神圣的仪式。为了体现对这个“第一天”“第一课”的重视,大家纷纷绞尽脑汁、倾尽全力把所能想到的“最美”捧到学生面前:精美的黑板报,装扮一新的教室,飘扬的彩旗,彩色的气球,形式多样的祝福,精彩纷呈的主题活动……学生只要带着假期作业开心地来到学校,享受这一切就可以了。他们是开学第一天最耀眼的明星。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也曾不遗余力地加入这样的行列。但显然,在那些由成人策划、主导的活动安排中,没有切身参与、一切都坐享其成的学生,大部分时候是观众和听众,是被动的接受者。他们享受到明星般的待遇,却不能真正做自己的主人。
开学第一天怎么过?我们可以安安静静地开学,可以什么都不做,仅仅是和学生聊聊天,可以带着学生到学校里到处转转……或许让这一天回归日常,我们更能触摸到教育的真谛。我相信,无论我们想赋予这一天怎样的意义,都不能忘记:和学生在一起,让学生成为自己的主人,那样的课程无论多么简单,都会具有意义。
2024年2月21日,是我们开学的第一天。这次,我把决定权、选择权还给学生。有学生问:“是否可以游校园?”雨密,天气阴冷,地上湿滑,作罢。有学生问:“是否可以一起看电影?”主意挺不错,好的电影总是能影响人,只是还没选好看什么。有学生问:“是否可以展示假期阅读成果?”他们已经做好了思维导图和小报,已经从我这里听到了评价,可还想听听小伙伴的意见。这的确是个好主意:把假期阅读成果以展览的形式呈现出来,让自己的努力被看见,让思维成果进一步可视化,一定能体验到别样的成功。“开学第一天,给自己办个展览吧!”这是大家共同选择后的决定,学生显得很激动,参与的热情空前高涨。大大小小的手绘报,形形色色的思维导图,很快便分类、汇总好,每一件作品都是智慧的结晶。分工、合作、剪裁、排版、粘贴……两个多小时,从束手无策到金点子频出,从觉得好作品太少到觉得个个都是好作品,一次又一次重新排版,大家争论着、吵嚷着,学生不仅仅提高了审美能力,还懂得了怎样才能看到他人的优点。拥有了策划、参与权的学生,热情所产生的动力很快便弥补了行动上的不熟练。开学第一天这样过,对他们来说也是第一次——亲力亲为,给自己办展览。四大块贴有学生作品的展板很快便在学校行政楼大厅立了起来,展板的标题朴实而又醒目:四(5)班《十万个为什么》阅读成果展。
学生徘徊在展板前,眼里满是欣喜;他们在作品前指指点点,毫不吝啬地为优秀同伴送上鼓励,真诚地为作品的不足提出建议,表情稚嫩、言谈热烈。作品的空隙处,展板的边边角角,贴满了他们用便签写下的留言。“哇,小徐的思维导图成了明星作品!”循声望去,小徐的思维导图旁贴满了留言。“嗨,能不能再给我的作品写几句话?”这是骄傲的小游发出的邀请。展览还缺个“序言”,谁来写呢?当然是学生自己啊!策展、布展、参观、评展,全程参与的他们,坐在教室里兴致勃勃地为这次展览写下“序言”。
这一次展览,我收到了48份“序言”。与其说每一份“序言”都可以为这次展览代言,不如说他们写下的这些“序言”都在为自己代言,为自己已经到来的新学期鼓劲助威。今年的“开学第一天”“第一课”就这样在学生“为自己办展览”的忙碌中度过,什么都没有精心准备,却似乎收获了一切。有学生在“序言”中这样写道:“当我在展板上看到自己的作品时,尽管它不够精美,我却感到无比自豪!”
(作者单位系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小学)
《中国教师报》2024年03月06日第9版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