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你来到陈红梅的语文课堂,你一定会感觉走进了一个语文“新世界”:教室的书柜上摆满了贴着分类标签的书籍,用专业术语来说就是“结构化的主题图书教室”;除了老师设计的教学海报,更多是学生不断生成、经常需要归拢的学习成果,这其中有重在培养思维能力的读写策略海报,特别是反思性的元认知海报;有你从来没有见过的系列化读写工具和评价表格;有师生共同完成的单篇甚至单元语文学习路标和读写路径图等。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陈红梅个人的“红梅私书”盒,放置的是她自己打算该学期要阅读的书籍,这小小的举措意在向学生暗示:老师也是一位热爱阅读的人。这不正好体现了“师范”一词中“范”的本义吗?
我2014年担任浙江师范大学附属衢州白云学校外派校长,开始关注陈红梅团队的语文教学课堂转型。他们从合作学习做起,很快发展到全科读写课程,积累了一定的读写教学经验。我给她的建议是,可以把“读写教室”作为今后的研究方向。
“读写教室”是在世界范围内逐渐兴起的一种新的读写教学理念,主张不管是阅读还是写作都要有真实的目的,要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进行读写。这方面虽然有很多案例,但是要在课堂真正落地,依然面临很多问题。2017年小学语文统编教材首次出现“阅读策略”,一下子让我看到了希望。于是我开始翻阅阅读教学方面的文献资料,找出当时唯一一本专门阐述七大阅读策略的经典之作,即艾琳·基恩和苏珊·齐默尔曼合写的《思维的马赛克》,这是20世纪90年代的成果,我敏锐地意识到我国的小学语文教学也许即将翻开新的篇章,即从基于经验的教学走向基于认知策略的教学,我大胆预测:陈红梅团队的机会来了!
陈红梅团队先从“预测策略”教学开始研究,慢慢进入了状态。陈红梅带领团队研磨的“策略课”得到了衢州市小语教研员施燕红的首肯,还受邀参加《小学语文教师》编辑部开展“阅读策略进校园”的辩课活动。在我看来,这次研讨活动充分展示了“预测策略”从“学习”到“学会”再到“会用”的读写教室理念。从这次研讨开始,陈红梅团队开始了一个又一个策略的教学尝试,最终走向了多阅读策略的课堂。
掌握阅读策略目的是为阅读理解而服务,如何让学生能够在阅读一篇文章时积极主动运用多种策略?阅读不同的文体是否有一般的规律和路径?假如让学生把阅读路径和阅读策略组合成阅读的路标,学生是否会像驾驶员一样,在路标导航下自主阅读?基于这些思考,2021年陈红梅和她的团队开始走向“读写路标”新阶段的探索,经过3年实践,终于发展成为今天的路标式课堂。
最近两年,陈红梅团队开始潜心钻研国际学习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不断夯实路标式课堂的理论基础。我相信,这条路会越走越宽。
(作者系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副教授)
《中国教师报》2024年03月06日第11版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