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谁在读报

发布时间:2024-03-05 来源:中国教师报

秉持“零距离贴近教师”的办报理念,改版后的《现代课堂》将进一步加强与读者之间的互动,为此,特开设“谁在读报”栏目,刊发来自读者的读报心得,以及对报纸的建议等。

期待读者的参与。

————————————————

摆脱路径依赖

学校或许就是最大限度地支持学生从已知到未知再到已知的地方,而课堂无疑是实现这一目的的主阵地。一堂好课一定要有充分的准备和相应的研究。阅读了970期《中国教师报·现代课堂》“新学期,我的课堂改进计划”一组文章,我进一步印证并加深了这样的认识。

方娇艳老师的文章让我明白,要实现教学的跃迁就要投身研究,勇于尝试新事物。王辉霞老师在文章中说,教学的起点是学生,教学要回归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教师只有通过“愿”和“能”的加持,才能设计好并上好每一节课。思政课教师周玲则告诉我们,在“教—学—评”一致性的前提下,采用项目式学习方式可以让课堂更有故事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寒假期间,我阅读了《教育的目的》一书,书中谈道:教育的目的是要培养既有文化修养又有专业技能的人,教育就是要展现五彩缤纷的生活。因此,要实现这一教育目的,就要不断改进课堂,要改进课堂就要对标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

作为一名高中教师,通过阅读这组文章,我知道在教学中既不能闭门造车,对过去的经验产生路径依赖,也不能盲目创新,让课堂改革误入“翻烧饼”的陷阱。

    (四川省绵阳中学实验学校教师 欧明星)

为课堂加温

读970期中国教师报12版《物理课上的“温度”》一文感触颇多。三个小标题串起了一节有温度的物理课:我看到了一位深研教材而又从容跳出教材的教师,我感受到了一节连接自然规律、人文历史和天地万物的物理课,我发现这节课充满了学生探索与尝试的热情。用“温度”总结这节课实在到位。作为教师,我们要先为教材“加温”:深挖教材的内涵、意义及与学生生活的联系,让学生乐于启动思维参与学习;然后再为课堂加温:温暖、温馨的课堂氛围,才能让学生放开手脚去想去做,才能在教师的引导下跨越学科、联通古今、多元发展;最后把对每位学生学习权利与个性发展的尊重作为加温的重要基础,投放在课堂的每一个环节。如此,我们期待的有温度的课堂就不远了。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红螺寺中学教师 李艳荣)

好课堂里总有故事

阅读了贵报“新学期,我的课堂改进计划”这组文章,特别感动于编辑用心为我们策划的开学大餐。尤其是《让课堂诞生更多学习故事》一文,让我感受颇多。新课改背景下,教师需要读懂学生,用儿童的视角看课堂。这也让我想起了一件事:我去二(4)班听课,崔老师在课堂练习环节引导学生进行4个小组的团队pk。一个男孩代表他们团队参与比赛,在激烈的比赛过程中,男孩屡屡夺冠。最终,他们小组赢得了“最佳小组奖”。

当小男孩回到座位时,他的同桌迅速画了一幅画表达对他的赞赏,于是我迅速拍下了这温馨的一幕(如下图)。

原来向身边的同学“表达爱”如此简单。走进孩子才能发现孩子,读懂学生真的需要我们俯下身子才能看到美丽的风景。

课堂是有故事的地方。只要教师在课堂中用心倾听,就会听到一曲曲动人的故事,当我们用心感受,就能发现不一样的儿童世界。让我们从新学期开始,走进课堂,用心发现课堂里可能诞生的每一个故事。

    (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金桥学校教师 宋君)

《中国教师报》2024年03月06日第11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