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8月,我从南京晓庄师范学校毕业,被分配到南京城区的一所小学任教。
开学前一天,我兴致勃勃地来到学校。刘道方校长先帮我安顿好食宿,之后与我谈起了工作。
“小潘,你是晓庄师范学校的优秀毕业生,欢迎你来学校工作啊!”校长微笑着说。
“谢谢校长!希望您多给予我工作上的指导和帮助。”
“你能胜任哪个学科的教学工作?”校长问道。
我不假思索地回答:“我能胜任数学教学工作,在校读书的时候,我很喜欢数学,成绩总是名列前茅;在基础学科中,我也偏爱《小学数学教学法》这门课程。”
“你不是普师毕业的吗?语文、数学应该都能教呀!”
听了校长的话,我的脸“刷”地红了。
“我觉得语文比较难教,害怕自己教不好。实习的时候,我教数学就比教语文得心应手。”我向校长解释道。
“那么,你的语文水平如何?”
“我喜欢读书,也喜欢写作,感觉水平还可以。”
“看来,你被实习遮蔽了眼睛。你语文水平不错,而且喜欢读写,我不信你教不好!”校长用充满鼓励的语气对我说,“小潘,给你一次机会挑战一下自己,怎么样?”
是啊,何不给自己一次机会,尝试一下语文教学?校长的话触动了我。
就这样,校长把四年级(1)班的语文教学交给了我。
接受任务后,我马上到办公室准备第二天要上的语文课。我清楚地记得,语文课本上的第一课是一篇看图学文,题目叫《绿色的办公室》,讲的是俄国十月革命前,列宁化装成割草工人隐蔽在拉兹里夫湖畔坚持革命工作的情景。
怎么教这篇看图学文,我很迷茫。于是,我向有经验的老教师请教。他们告诉我,教学看图学文关键要处理好“看图”与“学文”的关系,要把“看图”与“学文”有机融合在教学过程中,使“看图”与“学文”能够相得益彰,促进学生的发展。
在老教师的精心指导下,我终于把这篇课文的教案写好了。晚上,我一个人又在宿舍里反复演练,希望第二天能够上好自己走上工作岗位的第一堂课。
9月1日正式开学了。上午的第一堂课就是语文。当时上课的情景至今还历历在目。
讲台上,站着忐忑不安的我;讲台下,坐着一群可爱的孩子,他们都笑眯眯地看着我。那一张张甜美的脸庞上,洋溢着儿童的纯真与烂漫;那一双双清澈的眼睛里,闪动着儿童的智慧与灵光,也写满了他们对知识的渴求。一瞬间,一种“为人师表”的崇高使命感和责任感在我心中澎湃激荡。
简短的开场白后,我开始按照教案给学生“讲”课(整节课都是我在讲)。学生对我的课表现出较大兴趣,他们能够随着我的教学时而看图,时而读文,时而凝思,时而讨论……在教学过程中,尽管我有时还有些手足无措,有时说话还不够连贯甚至前言不搭后语,但是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让我抹去了初为人师的尴尬,让我感受到了初为人师的幸福,也让我找寻到了对语文教学的自信。
过了两天,校长来听我的课。我上的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当时完全按照教案的步骤来上,学生思维不够活跃,自己也感觉很吃力。这堂课,我感觉时间过得特别慢。好不容易熬到了下课,疲惫之感顿时袭来。心想,这回校长肯定要训斥我了。然而,校长非但没有指责我,却表扬了我,说我语文功底扎实,对教材把握得很准,分析也很深刻,将来一定是一个很不错的语文老师。
当然,对于这堂课校长也语重心长地指出:“小潘啊,这节课你太拘泥于教案了,对学生的课堂学习关注得不够。老师讲得太多,学生就练得太少。每一位新教师都会遇上这些问题,如果你今后能够注意这些问题,课一定会上得更好的。”
校长的话极大地鼓舞了我。我才意识到,语文并非我的弱项,原先畏惧语文教学只是不自信而已。我要感谢刘校长让我与语文教学的美好遇见,这种遇见改变了我,充实了我,也成就了我。
从那以后,不管遇到什么事情,每当我准备说“不”的时候,我总会问自己,为什么说不?难道真的不行吗?给自己一次尝试的机会了吗?其实,许多时候给自己一个机会,就是给了自己一种幸福的体验,让自己多了一条成功的路径。
(作者系正高级教师、语文特级教师,江苏省南京市中华中学附属小学校长)
《中国教师报》2024年03月20日第7版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