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校园一隅

我们学校有座“山”

发布时间:2024-03-19 作者:徐 蝶 罗刚淮 来源:中国教师报

推开我校“葵花向阳”实践基地——“葵园”的大门,一座小山映入眼帘,那就是茭山。

茭山很小,只有二三十米高,但茭山很有历史,明代诗人马一龙就曾在《游茭山》中云:“青山十里尽楼台,万竹山房双径开。”学校建设之初,我们就想一定要保留茭山、保留历史,将茭山设计为校社两用的资源,既可作师生学习和生活之用,又可对社区开放。

于是,我们保留了原有的山丘地形,通过精心设计和施工,打造出一座高低错落、层次分明的山体景观。山上栽种了各种树木和花草,形成了自然的山林风光。山顶设置了一处观景台——绽放之巅,如同向日葵一样,迎空绽放,站在山顶可以俯瞰整个校园美景。茭山内还有开放式的儿童活动区域,有攀爬架、滑梯,也有活动广场,学生可以尽情体验大自然的意趣。

山南侧有互动景墙,可做开放教室。学生在此可以游戏、读书、休息,也可以听老师讲故事,以天地山墙为教室,以自然万物为教材,独特的课堂,别具魅力,在此授课学习,学生印象深刻。山西侧有黄色拱门山洞造型,沿着山路一环一环延伸,如同过山洞一般,路旁有介绍植物的牌子,作为科普基地,给好奇的学生以知识的补给。往西走,有折线台阶,既可作开放的剧场台阶、休息座凳,也可作路径,倘若晚上灯光开启,折线灯光流光溢彩,别具风味。

葵园的茭山总在不同的季节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小小茭山,藏景涵趣,读书学习,提升了师生的幸福感。

一座茭山就是一本立体的生态教科书。花草树木里有学问,飞鸟虫鱼里有知识。学生可以在山脚记录葵花的成长,每个阶段会有哪些神奇的变化;学生也可以围坐在一起观察,到底哪种颜色的花朵更受蜂蝶欢迎;学生还可以默默守候,看看究竟是哪只可爱的小鸟率先钻进了“小鸟之家”。茭山的每个角落都是这本书的书页,每一页上都有与课本大不一样、活灵活现的新知识。那是大自然的教科书,是孩童们最喜爱的教科书。

一座茭山就是一个得天独厚的实践基地。学生可以在茭山中体验各种实践活动,如“种植蔬菜”“认识药材”等。学校以茭山为基础,打造“葵花向阳”实践基地,让学生体验种植培育葵花的过程,近距离认识和观察葵花在不同季节的生长姿态,收获葵花的果实,理解葵花的品质。学生在劳动实践中不仅学到了剪枝、拔草、浇水、施肥等技能,获得了自然科学的宝贵知识,也体会到了劳动人民的艰辛。

一座茭山就是一个多样化的课堂。学生可以在这里举行各种主题节日活动,例如“植树节”“环境保护日”“气象节”等,也可以开展多样的研究性学习,例如“蚂蚁觅食的合作模式”“粉黛花的生长变化”等。学生可以在茭山尽情探索,这里的每一株草木、每一个动物都是启迪智慧的钥匙。他们在这里关注植物的成长,了解动物的习性,收集气象信息,与自然无限贴近。

一座茭山更是学生释放天性的乐园。他们在这里描绘四季的美丽,站在自然的大舞台上歌唱美好的童年,与蜜蜂嬉戏,与蝴蝶起舞,也可以登山比赛,蛙跳切磋,各种趣味活动让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

我们学校有座“山”,小小的茭山就是学生大大的世界。茭山不仅装点了校园环境,同时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提高了师生的幸福感,也为学校的文化建设、精神传承提供了极大助力。

(作者分别系江苏省南京师范大学溧阳实验小学副校长、校长)

《中国教师报》2024年03月20日第6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