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好几所学校,遇见了几位不同风格的校长。对我影响最深的还是和我同一年到重庆名校树人小学工作的杨志渭校长。树人小学是一所有着深厚文化历史底蕴的传统名校。“百年树人 立己达人”的校训高远辽阔,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树人教师成为专业自觉的追求者。
在我心中,杨校长是那个建造“校园氧吧”又带领我们自由呼吸的校长。正是在他20多年的精心引领下,树人小学已然成为“校园氧吧”,焕发出蓬勃的生命活力。也是在他的影响下,我逐渐走向了专业自觉成长的道路。
那一年,我通过竞聘上岗成为树人小学的教科室副主任。除任教一个班级的语文课外,还承担学校的教育科研、教师培训等工作。一次与杨校长交流教师发展时,他提出“树人小学要有空气也养人的境界”。空气?养人?这句话让我反复回味,也给我带来无尽的思考与启发。
空气与养人如何理解?如何将两者有机联系起来?在后来的工作中,这句话似乎成了我的指引牌。空气,看不见,摸不着,它漂浮于学校环境中的每一个角落。在这里的每一个人却都需要它。我渐渐地明白,杨校长所说的空气,就是指“教师队伍中的氛围”。树人小学教师队伍中的氛围,如何才能达到养人的境界呢?我回忆起杨校长的一系列做法。
记忆最深的是开展教师读书活动。在杨校长的带领下,学校为每一位教师购买了经典作品——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学校各学科组分别开展读书心得分享交流会。后来,杨校长把推荐好书及分享交流的工作布置给了教科室,我就承担起推荐好书的任务。我记得为全校教师推荐过苏联阿莫纳什维利的教育三部曲《孩子们,你们好!》《孩子们,你们生活得怎么样?》《孩子们,祝你们一路平安》。此后,我就成了学校教师阅读的推广人。韩兴娥的《让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佐藤学的《学校的挑战》、蒋佩蓉的《佩蓉教孩子学礼仪》、海姆·G·吉诺特的《孩子,把你的手给我》陆续走入教师的阅读视野。
为了推动教师阅读,在杨校长的支持下,我创造性地开展了在周四政治学习上的教师“精彩三分钟”微分享和我的“微推荐”。每周安排一个年级,由年级推荐两位教师提前做好读书分享准备,在每周四的政治学习前,由我组织大家进行分享。分享前,我还收集古今中外关于热爱阅读的名家名言向老师推荐,每周推荐一位。这样的方式极大地推动了阅读行动。一时间,大家谈论的是“你读了吗”“你分享的是哪一本”等与阅读相关的话题。
我想,唯有书籍是养人的,开卷有益。我就行走在杨校长所指引的“营造空气也养人”的道路中。
我还记得杨校长派我参加小学语文国培班学习,送给我终身成长的“福利”;派我去北京参加校长高端论坛,让我开阔视野;派我到上海脱产研修学习一个月;派我带领教师去教育智库参加学习……在这位建造“校园氧吧”的校长影响下,我成了一位自觉追求专业成长的教育者,也走上了校长的岗位。
和我一样,在“氧吧”里自由呼吸、不断成长的教师源源不断,20多年来,在杨校长的引领下,树人小学走出了近30位校长、副校长。
而我离开树人小学先后到两所学校工作时,也都以“营造空气也养人”这句话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目标,努力用实践作出诠释。那就是,想方设法营造“空气也养人”的氛围,建造出一个能自由呼吸的“天然氧吧”,让每一位教师都能自觉生长而形成“一片森林”。
那些在树人小学经过洗礼的教师都记住了杨校长的教导:做一个无愧于树人小学前辈的后人!所有在“校园氧吧”吸氧的教师都追求着一种生命状态:自觉生长,享受生命,享受教育!
(作者系重庆市沙坪坝区树人沙磁小学校长)
《中国教师报》2024年04月03日第5版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