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大家谈

学科教学论教师向何处转型

发布时间:2024-04-16 作者:陈 晨 来源:中国教师报

随着《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简介及其学位基本要求(试行版)》的发布和教师教育学被列为教育学下设的二级学科,教师教育人才培养、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将迎来变革。在此背景下,厘清学科教学论教师的角色属性,建设新型教学论教师队伍显得尤为重要。

长期以来,学科教学论教师职业身份与发展路径不明、组织归属不清以及评价与支持保障体系不健全等限制了这支队伍的发展,究其根源,一定程度上也源于学科教师论教师对自身角色属性的认知不够深刻。学科教学论教师的角色属性影响他们的教育实践和职业发展,不仅定义了教师的角色与责任,而且成就了其在教育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

首先,学科教学论教师应是跨学科知识的整合者。学科教学论教师通常需要掌握跨学科的知识,他们不仅要深入理解自己教授的学科内容,还需要知道如何将学科知识有效地传授给学生。他们不仅是学科专家,还是教学方法的理论家与实操者。其次,学科教学论教师是反映的实践者,他们既反映行动本身,也在行动中反映。这意味着在教学过程中,学科教学论教师不仅要对自己的教学过程与模式进行反映,也要对隐含于教学过程与行为模式中的教学策略、教育教学理论进行反映。他们负责将教育理论转化为实际可行的教学策略,同时要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反哺教育理论。此外,学科教学论教师还要注重从实际教学中收集数据,助力教育理论的丰富与发展。再次,学科教学论教师也是学生学习发展的促进者。这类教师会尝试使用新的教学技术和方法,如翻转课堂、项目式学习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学科教学论教师不仅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激发与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关键技能。最后,学科教学论教师还应是教育政策改革的参与者。学科教学论教师需要参与教育研究,包括课程设计、教学方法评估和学生学习成果的研究。这些角色属性不仅要求学科教学论教师具备深厚的学科知识与教学技能,还要求其在专业发展中始终保持开放与创新的态度。

为了成为跨学科知识的整合者、反映的实践者、学生学习发展的促进者以及教育政策改革的参与者,学科教学论教师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从能力本位到能动性角色的转变。在学科教学论教师的职业发展初期,他们的成长路径往往以能力本位为主,侧重于掌握教学技能、学科知识及其应用。然而,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学习需求的变化,教师的角色不能仅囿于单纯的知识传递者,而应转变为能动性的教育实践者。这一转变也意味着学科教学论教师通过教学实践主动塑造和贡献于教育理论的创新和发展,由教学执行者向教育教学创新者的角色转型。

批判性反思与实践的融合。在职业发展的中期阶段,学科教学论教师的成长路径开始强调批判性反思的重要性。教师不断挑战和重新构思教育的传统观念和方法,推动教育教学实践的创新。这种反思不仅限于个人层面,还包括对教育体系、政策和社会文化背景的深入思考,从而实现教育实践与社会现实之间更深层次的链接与融合。

跨学科整合与创新教育视野的拓展。在职业发展的高级阶段,学科教学论教师的成长路径愈发强调跨学科整合和创新教育视野的拓展。处于这一阶段的教师不仅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内具有较深的造诣,还能够将不同学科的知识、理论和方法进行整合,以形成更为全面和创新的教育视角。这种跨学科整合能力使得教师能够在负责的社会情境与教育场域中,更有效地解决教育问题,推动教育实践的多样性和包容性。

总之,学科教学论教师的成长是一个从具体技能到专业身份建构,再到跨学科整合和创新视野拓展的连续历程。这一路径不仅反映了学科教学论教师专业成长的动态性和层次性,还反映了社会大众对学科教学论教师角色重塑与转型的期待。

(作者单位系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中国教师报》2024年04月17日第13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