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区域链接

落好扩优提质“关键子”

发布时间:2024-05-06 作者:李 睿 王 莹 来源:中国教师报

扩优提质是筑牢新质生产力教育基底的重要举措。山东省青岛市作为国家副省级城市,域内学校数量多、类型广,基础教育发展不均衡、不充分问题十分典型。为全面改善区域、城乡、校际优质教育资源不均衡的现状,实现老百姓“在家门口上好学”的期盼,青岛市积极转变路数打法,依托“基础教育优质资源倍增三年行动计划”,实施学位充足供给、教育强区建设、幼有优育突破等十大行动,聚焦资源配置、育人方式、办学模式三大重点领域,统筹整合教育资源,盘活存量、扩大增量、提升质量,全面提高教育公共服务水平。

创新资源配置,跑出优质资源倍增“加速度”,让城乡教育强起来。城乡二元结构下的乡村教育凋敝、生源流失产生的“马太效应”一度成为制约乡村教育发展的掣肘,为有效缓解城乡教育资源矛盾,青岛市坚持城乡一体、向乡村倾斜的原则,推进城乡学校一体化建设、优质教育资源一体化发展、教育经费一体化投入、校长教师一体化配备。同时推出“名校+新校”“强校+弱校”“普高+初中”“高校+中小学”的集团化办学模式,实行捆绑式评价制度,对新吸纳成员校的教育集团给予最高10万元资金支持,充分调动集团化办学、联盟办园的积极性。

创新办学模式,打造优质资源倍增“生长点”,让优质学校多起来。“入园难”“择校热”是家长教育焦虑的根源,为了给教育资源挤兑现象“败火”“降温”,青岛市积极深化办学模式改革,全面提升整体教育水平。

一是创新公办园学位供给模式。瞄准幼有优育目标,青岛市将新建居住区配套幼儿园全部举办为公办园,鼓励国企、院校、集体举办公办幼儿园,支持区县政府、国企等回租回购部分民办幼儿园举办为公办园,建立资金奖补机制,通过新建、租赁、改造等方式,支持优质公办园举办分园或教学点,实现公办园、优质园双增长。

二是创新新校高位发展模式。瞄准“建一所优一所”的目标,青岛市探索“一长多校”办学模式,建立新建中小学校长、教师跟岗培训制度,提前一年为新建中小学遴选、配备校长和教师,实现高起点办学。

三是创新初中强校提质模式。瞄准“为基础教育壮腰”的目标,市教育局通过“揭榜挂帅”选聘校长、完善指标生分配、强基计划向初中延伸、培育初中校长教师领军人物等9项措施,遴选53所对改善区域均衡度有重要作用的初中进行集中打造,让老百姓家门口的学校都成为好学校。

四是创新特色高中创建模式。瞄准特色多样发展的目标,青岛市系统构建特色课程、教学、评价、管理体系,打造专业化教师队伍和特色学校文化,并在自主招生、师资建设、设备配置、收费政策等方面给予倾斜。目前,已建成市级特色高中16所,3所高中获评全省首批特色高中,5所学校获评省级特色学科基地。

创新育人方式,打出优质资源倍增“组合拳”,让教育质量优起来。“过分重视分数”“升学压力太大”“作业负担重”等是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青岛市积极深化学校品质立校、精致管理改革,化解群众“教育烦心事”,重塑教育生态。

构建“五育”并举全面育人模式。青岛市出台了《关于实施全环境立德树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意见》,建立部门联席会议机制和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全域推进机制,丰富立德树人载体。同时,抓住国家级校园足球改革试验区建设契机,从政策、平台、赛事、特色四个层面,不断完善体教融合育人模式,全面落实学生每天一节体育课、每天锻炼一小时要求。

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体系。构建起市、区、校三级行政统筹和专业研究相融合的工作体系,形成以班主任为授课主体、家长全面参与的互帮互助式教学新模式。建立以心理健康为突破口的教材体系,向全市140万家长免费发放《陪伴成长——青岛市中小学生家长手册》,让家长成为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同盟军。

牢抓班主任队伍建设。市教育局发布了《中小学班主任队伍建设政策包》,构建“学术成长”与“培训培养”并进的班主任专业成长体系,举办班主任节,增设“班主任带头人”学术称号,建立“青年班主任基本功—班主任优质课—教学能手—班主任带头人—名班主任”5级学术成长阶梯,为班主任群体成长搭建完整的体系,为学校发展组建生力军。

(作者单位分别系山东省青岛市教科院、市教育局)

《中国教师报》2024年05月08日第4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