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遵义师范学院党委发布《关于巡视集中整改进展情况的通报》,在2022年省级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评选推荐工作中,省教育厅分配遵义师范学院48个名额,因体测成绩未达到“良好及以上”,仅有10人符合条件。在2023届省级优秀毕业生评选中,省教育厅分配学院70个名额,同样因学生体测成绩未达标,仅28人获评。连续两次,皆因体育成绩未达标导致评优名额被浪费,在惋惜之余,也要为该校宁缺毋滥的做法点赞。
此举给师生提出一个问题,何为优秀毕业生?一是学业好,夯实了学识基础;二是身体好,夯实了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因此,从小学、中学到大学,品德、学习、身体均好才算“三好”。但在一段时间内,因为“一俊遮百丑”等错误教育观念,“三好”变成了“二好”甚至“一好”。
2014年,教育部发布《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要求各学校每学年开展覆盖本校全年级学生的标准测试工作,并根据学生学年总分评定等级,只有达到良好及以上的学生可以参加评优与评奖。可见,该校此举彰显了有规必依的工作作风,也体现了对学生体质提升的殷切期盼。
与此同时,评优名额被浪费也说明学校之前的体育工作没有做到位。改进学校体育工作,一方面要将“只有达到良好及以上的学生,方可参加评优与评奖”的评价标准广而告之。虽然教育部2014年便已公布了体测成绩“良好及以上”的评优门槛,但无论高校还是中小学,有的学校一直没有落实到位。因此,有必要结合该案例,在校园内外广泛宣传,让学生、家长及教师对这一规定都有所了解,提高各个群体对学生体质管理的重视程度,进一步调动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比如江苏南京建邺区成立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监测中心,邀请第三方进校测评,体质测试结果定期公示。因为“舞”好了评价的指挥棒,学生渐渐形成主动运动的意识。
另一方面学校要进一步加强配套制度建设与改革。针对学生忽视体质健康管理的现象,学校可通过制度修订加以引导。例如,公布评优评先标准后,学校进一步公开评优评先流程,还可以对奖学金评审办法同步调整,加大奖励力度。如此,让有意参与评优评先的学生更加重视日常体育锻炼。
总之,因体测成绩未达标导致评优名额被“浪费”这种较真行为,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和学生学业水平提升指明了方向。在学校层面,如果配套制度与措施能够跟上,类似“体育欠佳浪费评优名额”的现象或许不会再出现。
(作者单位系湖南省浏阳市沿溪镇沿溪完全小学)
《中国教师报》2024年06月05日第3版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