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希夷有一首著名的长诗《代悲白头翁》,其中“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一联可谓精警千古。
刘希夷少年时就颇有才名,美姿容、好谈笑,是个落拓而不拘小节之人。然而,刘希夷居然一诗成谶,“宛转蛾眉能几时”,不久就被害死,27岁的生命如昙花一现,让人叹息不已。
伴随这首诗流传着一个“谋诗害命”的故事,据说刘希夷因此诗而死,凶手则是他的舅舅宋之问。
相传宋之问看到刘希夷“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居然起了觊觎之心,要求刘希夷将这首诗让给他。宋之问的要求遭到拒绝,于是恼羞成怒害死了刘希夷,据说是用土囊将刘希夷压死的。全唐诗中署名宋之问的《有所思》,内容与刘希夷的《代悲白头翁》基本一致,这也成为宋之问“谋诗害命”的罪证。
这个故事最早出现在中唐时期刘肃所写的《大唐新语》:“(刘希夷)诗成未周岁,为奸所杀,或云宋之问害之。”这里没有确凿地说凶手就是宋之问,也没有说是“谋诗害命”。之后韦绚的《刘宾客嘉话录》则补全了细节 :“其舅宋之问苦爱此两句,恳乞,许而不与。之问怒,以土袋压杀之。”刘肃距宋之问的年代已近百年,韦绚则更晚一些,但时代越晚细节却越丰富,不免令人怀疑。
这里有必要介绍一下《刘宾客嘉话录》这本书,其序言写道:“偶及国朝文人剧谈、卿相新语、异常梦话,若谐谑卜祝、童谣佳句。”由此可见,此书臆测的故事居多。
刘希夷和宋之问在唐高宗上元二年同榜进士及第,刘希夷24岁、宋之问19岁,而三年之后刘希夷就去世了。宋之问考中进士后,与杨炯去宫中的习艺馆作后宫嫔妃的老师,职位非常低微。宋之问如何才能随随便便杀掉自己的外甥——另一名身有功名的朝廷命官,然后无人追究?
而且,宋之问就真非要“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这两句诗不可吗?《旧唐书·宋之问传》写道:“之问弱冠知名,尤善五言诗,当时无能出其右者。”宋之问还有在洛阳龙门“写诗夺袍”的经历,并非没有能力写出为时人夸赞的好诗,恐怕也没有充足的杀人动机。
北宋魏泰就在《临汉隐居诗话》中替宋之问抱不平:“吾观之问集中尽有好处,而希夷之句殊无可采,不知何至压杀而夺之?”清代贺裳在《载酒园诗话》中也说:“宋实出于刘上,何苦夺其句而杀之?”
究其原因,恐怕还是后人厌恶宋之问,不惜各种诬陷诋毁。比如,宋之问的“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也被说成是骆宾王所作。其实,唐代一首诗分别收入两人集中很常见:宋之问的“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就出现在晚唐诗人李频集中;“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也有人认为是中唐诗人刘长卿所作。可惜这些公案与我们时代相隔甚远,恐怕难以一一考证了。(石继航)
《中国教师报》2024年06月05日第16版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