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德行方略

三方赋能育青苗

发布时间:2024-06-12 作者:兰 香 来源:中国教师报

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下的定义是:“健康是一种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由此可见,培养一个健康的孩子对家庭、学校、社会提出了多维度的要求,而作为家校共育的主体——家长和教师,目前往往处于“有意识无技能”的状态。学校心育工作成为一项具有挑战性和价值感的大工程。

为此,河北省沧州市迎宾路小学启动了“青苗心育计划”,在优化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同时,成立“青苗心理家庭群”和青苗心育教师团队,开展一系列扎实有效的活动,为学生、家长和教师三方赋能。

多元构建心育课程

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是第一主阵地。因此,学校对65名兼职心理教师进行系统培训,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学习到教学设计、课堂实操,确保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能为每个学生的成长保驾护航。此外,学校又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与其他学科进行融合,设计出一系列特色心育课程,深受学生喜爱。

绘本心理课。低年级的整本书阅读活动,许多优质绘本中不乏与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内容。以儿童情绪管理绘本《菲菲生气了》为例,教师在阅读指导课上抛出3个问题与学生进行互动:菲菲生气的原因是什么?菲菲接下来是怎么做的?当我们生气的时候,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让自己平静下来?

社会情感课。学生在儿童时期所获得的社会情感能力是他们未来生活中成功、快乐的基石。基于此,学校尝试将中年级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与道德与法治课程相融合,把建立自我意识、人际交往的方法、遵守社会规则等内容用实景体验、心灵对话等方式呈现在课堂,为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绘画心理课。良好的绘画体验会调动手、眼、脑的协调,帮助学生减轻疲劳、焦虑和压力,让他们拥有更强的自我认知能力,从而实现自我疗愈。高年级开设主题绘画心理课,通过“我的自画像”“‘画’说情绪”“幸福能量瓶”等内容,让学生建立基本的自我认知,做到认识自我、接纳自我,学会如何识别和管理情绪。

以点带面实现家校共育

教育要取得成效,必定是一场家校、师生、亲子之间的“双向奔赴”。为此,学校建立“青苗心理家教群”,各班班主任、有学习意愿的家长和学校心育团队教师一起携手共进,打造孩子健康成长的一方乐土。

每周一堂心理课。“青苗心理家教群”每周聚焦一个心理家教主题,周末开展一场直播课。从良好亲子关系的重要性到有效沟通的方法与技巧,再到如何培养孩子的阳光心理,学校从家长和孩子的日常困惑出发,结合时事新闻确定主题。比如,最近学校连续两周聚焦“欺凌”话题,做了《朋友的意义》和《让孩子远离社交欺凌》两场课程分享,让家长、教师和学生从心理学角度了解人际交往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正确认识“普通冲突”与“社交欺凌”的区别,一起学习并掌握有效预防校园欺凌的方法。

面向全体肯定优秀。每一个进入“青苗心理家教群”学习的家长,都会领到一个学校发的笔记本。家长在学习课程时,会把学习重点一一做好记录,还有许多家长每次学习之后在笔记本上写下大段的学习感悟。有困惑了,家长就在群里展开讨论,有些细心的家长还自发把群里的互动整理成周简报留存。每个学期末,学校依据家长参与度评选出“明星先锋家长”“最美先锋家长”“先锋家长”3个奖项,在全校家长会上进行表彰。

每月一次线下沙龙。学校面向先锋家长每月举行一次线下沙龙活动,让专家与家长面对面、一对一解决具体困惑。每次沙龙活动还会留出相应名额给急需解决问题的家长。心理学和家庭教育方面知识的学习,解决了许多家庭的燃眉之急,减轻了家长的焦虑情绪,也让家长对学校更加信赖、与老师配合更加默契、与孩子关系更加融洽,可谓一举多得。

循序渐进打造心育团队

心理学的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学校统计出已取得心理咨询师资格认证的教师名单,动员这40多名教师和部分骨干班主任率先进行系统的心理学学习。经过3年的学习,学校又挑选出20名教师加入心育核心团队。

沙盘游戏理论与实操。学校请来资深的沙盘游戏师,为教师做“沙盘游戏理论与实操”专业培训。沙盘游戏是一种非常放松的活动,在沙盘师的陪伴下能帮助学生发现自我,解决人际关系、专注力、情绪管理等问题。教师可借助沙盘实操技术,在沙盘游戏室对学生个体、团队进行心理干预;每周三放学后,教师还可报名参加成人团体沙盘体验,帮助教师改善人际关系、调节倦怠情绪。

绘画心理分析。绘画心理分析是心理艺术治疗的一种方法,绘画作品中的一点一线都藏着有关心理的许多信息。教师在课程中学习了绘画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以及“房树人”“雨中人”“曼陀罗”等心理咨询实操技术。在学期初的学生心理健康筛查中,借助学生的“房树人”绘画测验,教师分组对全校每个学生的画作进行专业分析,获得了宝贵的第一手心理健康筛查资料。

科学教养课程。为提升教师团队的整体育人水平,学校将儿童心理学和正面管教课程整合为“科学教养课程”,分为初级、高级、提升三级课程,教师从最基础的“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学起,掌握了正面语言、共情、日常惯例表等几十种科学教养工具。科任教师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课堂教学中,班主任用学到的知识优化了班级管理,教师还运用“深度觉察”改善了自己的家庭成员关系,让生活和工作更加游刃有余。进入心育核心团队的20名教师,已经成为各个年级解决学生问题、家校纠纷的专家级教师,他们不仅活跃在教育教学一线,而且为学校开展的其他心育活动出谋划策,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

教师心育沙龙。青年教师的精神风貌代表着一所学校的未来,找准方向发展才能让自己的教育生涯充满力量。学校心育团队在每个月末都面向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举办心育沙龙活动,每次沙龙确定一个主题,包括体验活动、案例分享、答疑解惑、核心认知4个方面,从新时代教师职业定位到人际交往中的沟通技术,再到消除职业倦怠、学会自我关爱,青年教师在沙龙中滋养了教育生命,汲取了智慧和力量。

让每一名家长都成为孩子成长路上最具温情的陪伴者,让每一名教师都成为学生成才路上最有温度的引路人,学校未来要走的路还很长很长,但学校始终坚信:教育如光,微以致远;且行且思,不负前程。

(作者单位系河北省沧州市迎宾路小学)

《中国教师报》2024年06月12日第9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