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师生之间

叫声老师喊声哥

发布时间:2024-06-18 作者:王乃化 来源:中国教师报

有人说,教育的魅力如东风所至,不一定能让整个世界都暖和,但总会有花朵因此而绽放。我和学生李敏的故事足可以证明这一点。

我是李敏的小学老师,我们相识已逾40个春秋。

1983年是全市民办教师大调整时期,为了提高农村学校的教学质量,市里通过考试招了一批高中毕业的合同教师。我有幸成为其中的一员,被分配到远离乡镇20多公里的上塘镇大李小学。在那里,我工作了7年,认识了400多名学生,李敏就是其中一个。

在400多名学生中,李敏既不是人高马大、成绩优秀的那种,也不是生性顽劣、成绩一塌糊涂的那种。在我记忆的底片上几乎没有李敏的印象,好像这个人不曾当过我的学生似的。直到20多年后的一次聚会,李敏问及我对他有什么特别印象时,我有点惶恐不安。为了缓解我的尴尬,李敏笑着对我说:“老师,您教过的学生有1000多人,您记不得我也是很正常的。”

李敏这么一说,不仅消除了我的尴尬,也让我找到了下台阶的理由。通过与李敏的交流我了解到,我给他留下的最难忘的竟然是我对他做过的一件不足挂齿的小事。

那是1984年3月的一天,我自费订了7本《小学生作文选刊》。分发的时候是组长每人一本负责保管,组内成员相互传阅。班里共5个小组,分发了5本,还有1本给了班级的语文学习委员,手里只剩下1本了。当时有很多学生围在我身边,都想拥有这本课外读物,尽管只是保管,但有决定给谁先看和后看的权利,所以大家齐刷刷地聚在我的周围,高举着小手,有的甚至以哀求的口吻恳请我。要知道,40年前农村小学生的书包里是没有一本课外读物的。一本课外读物,对当时农村的小学生来说是稀罕之物。

据李敏说,当时他也在场,站在离我比较远的地方,静静地举着自己瘦小的手,并没有像其他同学那样急切地想得到老师的关注。而我,不知当时出于什么原因、何种想法,居然把最后一本《小学生作文选刊》递到了站在人群外的李敏手里。李敏告诉我,他当时激动得眼泪都要出来了。当天晚上总是睡不着,也兴奋了好几天。我做梦也没想到,我这个小小的举动给他带来如此大的震撼。李敏说我能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因学生的成绩优劣而偏爱,不因学生的长相丑俊而厚此薄彼。

一顿饭吃完,我对李敏20多年的奋斗历程有了更为详细的了解。李敏告诉我:由于家境困难,他初中毕业后就选择了跟家中的哥哥外出打工。20多年里,他到过许多城市,搬过砖头、抬过石子、栽过花、种过草、铺过沥青、修过桥,给人家装修房子的时候,要把水泥、沙子、木料往楼上扛。夏天,水泥通过汗水慢慢地浸在身上,先是皮肤发红,然后红肿,最后脱皮,那种痛苦常人是无法忍受的,但为了生活,他还是坚持下来了。因为能吃苦,手脚勤快不怕累,李敏得到了一个小老板的赏识,最终在天津站稳了脚跟,和几个兄弟成立了一个货运公司。

李敏的经历让我再次思考教育的真谛。作为老师的我,不仅要教给学生课本知识,更要教会他们如何做事、如何做人。

在我做李敏老师两年的时间里,我带着学生锄草、割麦子、插秧、拔花生、挖山芋。我坚信在农田里培养孩子的劳动技能和意志力,要远比课堂上、实验室里培养出来的更出色。

今年是我工作的第42年,明年就要退休了。李敏在和我聊天中告诉我,他准备约一些同学聚聚,为我的光荣退休表示祝贺。因为我的爱人和李敏是同一个村的,也姓李,辈分也一样,他们之间有着特殊的亲切感,所以聚餐时有我爱人在场的时候,他总是亲切地喊我“哥”。其他场合,他总是很有礼貌地喊我“王老师”。

不管他怎样喊,我心里总是美美的、甜甜的。

(作者单位系江苏省泗洪县天岗湖中心小学)

《中国教师报》2024年06月19日第7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