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好西部师范教育对于开发西部、建设西部、推动西部高质量发展,具有先导性、全局性和基础性意义。
•我们要永远牢记,师范大学因师而立、依师而兴、藉师而荣,这是师范大学的根和魂。
•办好西部师范教育必须扎根西部大地……在解决中国教育问题尤其是西部教育问题的实践中体现西部担当。
————————————————
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薪火相传、后继有人的战略高度,作出了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战略部署。师范教育是教育事业的工作母机,是教师教育的主力军与核心力量,是教育强国的根基,需要更好地服务和支撑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建设。紧扣与师范院校教师教育办学特点相适应的时代使命,结合办学实际进行实践创新,更好地为新时代教育事业发展服务,这是新时代师范院校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在国家教育版图中,西部高等教育占比近27%,是建设教育强国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础和支撑力量。办好西部师范教育对于开发西部、建设西部、推动西部高质量发展,具有先导性、全局性和基础性意义。
强化“师范强教·教育强国”的自觉自信
西部高等教育的发展水平事关教育强国的整体战略,事关中国式现代化的总进程。强教必先强师,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办好师范教育的关键在教师,为党和人民办好师范教育是师范大学的首要职责。2023年6月召开的中西部“师范强教·教育强国”座谈会,来自全国40余所师范院校形成了《中西部“师范强教·教育强国”行动共识》,行动共识从立德树人、需求导向、协同育人、数字赋能、国际视野等方面提出了五点坚持,核心要义在于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这是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新时代师范教育发展之路和师范大学建设之路的一致共识,也是肩负起教育强国师范担当、完成好“师范强教·教育强国”时代课题的实践路径。当前,西部地区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比较突出,人民群众对高质量师范教育和高水平教师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在此背景下,西部师范院校要不断强化“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政治自觉,不断强化“师范强教·教育强国”的自觉自信,全面加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以培养和造就一批具有教育家精神的教师队伍为使命,将“四有”好老师的新时代要求和“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传统师道文化贯穿于教师队伍建设和师范生培养的全过程,做到师德师风一体化建设,“两代师表”共育共进,努力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不断提升师范教育服务强国建设的“匹配度”和“贡献度”。
强化构建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的西部担当
办好西部师范教育必须扎根西部大地,从党和国家的战略全局出发,进一步明确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在解决中国教育问题尤其是西部教育问题的实践中体现西部担当,以“三个一”为主要任务着力构建高质量西部师范教育体系。一是坚守一个阵地,即西部师范教育阵地。向综合化方向转型是增强师范院校综合实力的重要途径,但是我们要永远牢记,师范大学因师而立、依师而兴、藉师而荣,这是师范大学的根和魂。坚守西部地区师范教育阵地,守牢师范教育初心,服务西部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使命只能增强不能削弱。二是瞄准一个目标,即培养西部地区卓越教师人才目标。不断强化“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意识,把卓越教师培养作为发展的重中之重,不断强化人才培养质量意识。持续深化培养模式改革,从师范专业设置,学科群、课程群建设等方面系统进行师范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变革,打通师范专业学科壁垒,推动职前培养与职后教育有效衔接,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一体化、全方位培养造就一批教育情怀深厚、专业基础扎实、勇于创新教学、善于综合育人、适应和引领基础教育改革、具有未来教育家潜质的卓越教师,引领西部地区教育事业发展。三是推动一个计划,即西部“新师范”教育创新行动计划。西部师范院校要围绕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时代新要求,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建设以“九新”为主要内容的“新师范”教育创新计划:扎实推动建立师德养成教育“新平台”;创设现代师范教育教学“新课堂”;丰富和提升实践教学“新内涵”;构建协同培养“新格局”;推动教师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新发展”;对标卓越教师培养“新标准”;探索师范专业录取“新模式”;创立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新型技术师资培养“新工坊”;拓展教师终身学习“新路径”。以此来主动回应教育强国建设对构建新师范体系提出的新要求,着力开创新时代教师教育发展新局面。
强化服务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使命引领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使命担当,西部师范院校应该立足西部,始终把破解西部教师教育和基础教育领域的重点、热点、难点、堵点问题作为自己的使命担当,以更高的政治自觉和更有力的创新举措服务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西部师范院校要以“三个新”为着力点,助推西部基础教育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一是要服务基础教育发展新布局。敢于跳出区域固有的教育布局窠臼,勇当基础教育生态的“开山人”,助力创建打造一批贯彻新理念、新机制的标杆学校。通过培养一批好老师、办好一批好学校,着力加强教育引领,努力在促进均衡上下功夫,在充分发展上做文章,发挥好示范引领作用。二是要服务基础教育发展新机制。协助西部地区各地方政府办好基础教育,紧盯区域教师教育发展重大战略需求,针对西部欠发达地区薄弱师范院校发展需求,坚持“共同发展教师教育、共同服务基础教育”的理念,成立教师教育协同发展联盟,通过专任教师定向培养、一流专业带动帮扶、一流课程资源共享、学科专业协同建设等举措,支持地方薄弱师范院校教师教育能力建设;在联盟内协同建设地方教师发展机构,合作开展基础教育师资培训。三是要服务基础教育发展新模式。积累并提炼培养高质量师范生的办学经验和育人模式,不是简单地从实践到实践的过程,中间依然需要基于教师教育理论推动模式生成,使得一所院校的经验能够实现共享,使得今天的经验在明天的教师教育实践中依然具有生命力,为西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源源不断注入新动能。
强化应对教育发展新变化的时代使命
新时代中国教育事业发展呈现出格局性变化,西部师范教育必须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把握战略机遇,强化应对“三个新变化”的能力。一是强化应对格局新变化的能力。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始终坚持“四为服务”“四个面向”,积极将自身发展融入国家西部大开发大局,在全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振兴西部高等教育上主动谋划、积极作为,进一步凸显教师教育特色,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和国家、地方发展重大需求,提高西部教育对内、对外开放水平,在中国高等教育的版图上发挥更重要的西部作用。二是强化应对需求新变化的能力。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指示为高等教育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了行动指南,西部师范院校要深刻认识到发展新质生产力对人才全面发展提出了更高标准,主动适应时代需求新变化,扎实做好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工作,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贡献西部师范教育力量。三是强化应对赋能新变化的能力。中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即将进入第三年,西部师范院校要紧跟时代变革,不断超越创新,主动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充分把握教育部将实施人工智能赋能行动的重大机遇,不断加速智能技术与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的深度融合,积极开展智慧教育创新研究,以教育信息化、教育数字化、教育智慧化推动西部教育现代化。
《中国教师报》2024年06月19日第13版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