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教室,看到走廊与楼梯间交接的角落处躺着半截粉笔头,我一边嘀咕“多可惜啊”,一边俯身捡起,擦了擦粉笔头表面的灰尘,放进随身携带的小包外侧口袋。
现在上课大多使用多媒体教学,触控笔和马克笔用得多,而粉笔虽不至于淡出课堂,但使用频率远低于电子笔。但我对这用石膏做成的传统粉笔仍然情有独钟,每当看到它都有种莫名的亲切感。
上小学时,我数学成绩一般,偏偏数学老师又特别严厉。在他的数学课上,没人敢开小差,也不敢透过他那厚厚的眼镜片与他冷峻的目光对视。我印象很深刻的是,他有次抽我上讲台做一道几何题,点完我的名字后还吼着说了一句:“定理和公式可都是我刚刚才讲过的,只需要认真审题,举一反三就能解出答案!”都说“几何几何,难破脑壳”,我虽然上课听了,可那些知识只经过了我的耳朵,并没有进入我的大脑。
我站在讲台上对着黑板上的正方形直打哆嗦,根本不知道如何解题。这时,数学老师把半截红色粉笔递到我的手里,我正等着他大发雷霆,没想到他教我做了两条辅助线,让我根据已知条件把数字代入公式。我刚上讲台时大脑一片空白,紧握着手里的半截粉笔头认真计算,思路竟然像穿过云层的阳光逐渐清晰起来。虽然解题速度有点慢,下面的同学都替我着急,但我终究还是算出了正确答案。数学老师难得表扬了我:“你看,这道题你不也解出来了嘛。”等我回到座位上,他又说道:“数学是纸老虎,不可怕,心里的畏难情绪才是阻挡你们学好数学的拦路虎。”从那以后,我转变了学习数学的态度,遇到不会做的题就去问,成绩也慢慢好了起来。我一直认为,那半截粉笔头有魔力,是它让我重拾对数学的信心。
上了初中,我依然保持着端正的学习态度,各科老师也经常抽我上黑板做题。有一次,语文老师让我在黑板上默写古诗《望岳》。我到讲台上后,他捡起讲台上零落的一根粉笔头递给我,还放在嘴角吹了吹,温和地笑着说:“这一丁点粉笔头也不能浪费,我们要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时至如今,虽然默写的古诗早已忘记,但是老师的话我一直记在心里。上学时,我总是那个在教室四周角落捡半截粉笔头的人,还因此当上了劳动委员。
上了高中,我愈发喜欢英语,每当老师点名上黑板听写单词,我都自告奋勇把手举得很高——而且总是习惯性地挑选粉笔盒里最短的粉笔头书写。我的听写几乎回回得满分,老师夸奖我“书写漂亮,正确率高”。有时候,遇到词汇变形一类的题目,老师就直接让我上去写答案,写完后她手一扬,对全班同学说:“她写的就是标准答案。”这时总会引来全班同学艳羡和赞赏的目光,而手握半截粉笔头的我,内心更是充满自信。
我从这朴实的粉笔头里汲取能量、挑战自我,进而端正态度,克服畏难情绪,感受着老师对我的鼓励、赞扬和期望。粉笔头亦如架起心灵之旅的桥梁,桥的一端是我对老师无比的感激和怀念,另一端是受到老师激励和启发的我,决定把粉笔头的能量传递下去,让它继续无声地书写着课堂内外的动人故事。
(作者单位系四川省三台县芦溪中学)
《中国教师报》2024年06月26日第16版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