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毕业了,作为相处多年的教师,总想送给孩子一份特殊的礼物,延续师生之情,尽好最后的职责——什么样的礼物能达到这样的目的呢?近日,浙江教师叶关祥带领全班学生每人创作一本小说集,让孩子的写作梦想照进了现实。无独有偶,湖北教师向红平也为六年级毕业生准备了一份毕业礼物,分别陪伴205个学生绕操场跑一圈。大半个月时间里,向红平累计跑步60多公里。
一本本小说集,一次次陪跑,这样的毕业礼物在一些人眼中可能不够高端、上档次,甚至有些“掉价”和“土气”。在我看来,教师是以细腻、实在、接地气的方式送出沉甸甸的毕业礼物,会被学生津津乐道一阵子,也会在学生心中播下一粒种子,而种子会生根发芽、开出花朵,进而影响他们的人生。所以这是最珍贵的毕业礼物,难以用金钱衡量。
其实,这些特殊的毕业礼物有异曲同工之妙,值得品味。
第一,兴趣巧妙激发。今年较早时,叶关祥便鼓励学生以“科幻”为主题,每人完成一篇小说,学生有畏难情绪,他又以“每一个作家都是从这样的起点开始的”,鼓励学生勇敢尝试。最终,班级许多学生在约定时间内完成了写作并装订成册,他们也因此成为学校里的“网红”;陪跑的创意源自向红平接受学生的跑步挑战,同时他又向毕业班学生发出挑战,由此产生了这份特殊的毕业礼物。不仅“最后一跑”,向红平在日常教学中就注意引导学生,潜移默化之下有的学生成了每日跑步的“千里马”,有的学生成为市区获奖选手,有的学生因此成功减重,发现了运动的乐趣……这就是兴趣的力量,好老师总是有办法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成长。
第二,既要言传也要身教。叶关祥一直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两年前接班后就与学生达成一起写日记的约定,不断鼓励学生“不一定写得很好,只要能坚持写就好”;针对不同起点的学生安排接力陪跑、至少陪每个学生跑一圈是向红平与学生立下的“契约”。两位教师都在学生心中播下了“坚持”的种子,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让学生实实在在感受到坚持的意义。许多人认可“言传身教”的教育主张和教育方式,实践中却常常忽略了后者,而两位教师的行为也再次证明,教师之于学生最好的教育就是自己行动起来,以身示范。
第三,习惯自然养成。无论叶关祥与学生约定写日记、布置写小说任务,还是向红平在日常训练中向学生渗透体育运动的乐趣和坚持的意义,他们都在践行自然的教育观。教育不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而是一个慢慢影响、水到渠成的过程。教师送给学生特殊的毕业礼物固然重要,不过在全面育人、全程育人的目标和理念下,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和引导更应功在平时,在每一次教育教学中用恰当的方式唤醒学生的潜能、推动学生成长,这契合了教育的本质,是为人师者送给学生最珍贵的礼物。
(作者单位系浙江省诸暨市学勉中学)
《中国教师报》2024年07月03日第3版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