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读者感言

追求更美妙的风景

发布时间:2024-08-21 作者:刘永娟 来源:中国教师报

《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一书告诉我们:教学,应该且可以有更高效、更有意义的追求,带着学生走向理解的教学才是教学应有的追求。

教师通过较长时间形成的教学习惯有利于迅速形成教学设计,但也容易陷入旧有窠臼,看不到教学更美的风景。以小学语文教学为例,怎样才能兼具趣味和有效?逆向设计的思维值得借鉴。逆向设计是以终为始的思维方式在教学设计中的实用,设计课程时首先明确期望的学习成果,然后设计评价依据,包括显现性行为和其他评价依据,最后考虑设计学习活动。以语文大概念和基本问题组织教材,进行大单元教学设计,这样学生获得的就不会是零散的事实性知识,从而更具有知识迁移的可能。实施语文大单元教学,可以利用好教材已有的单元,找准单元内课文之间的内在关联,但要尽量避免碎切碎割,过度解剖课文将无法让学生形成整体—部分—整体的印象。

语文课堂还要尽量远离“活动导向”的表面热闹。一节语文课,设计很多情节,表面看学生感兴趣,教学也能热闹、轻松地进行,却没有学生语文思维的真正参与,这与追求理解的语文课堂相背离。理解、阐明、应用、洞察、神入、自知,这是我们审视语文课堂的六个角度。比如关于修辞手法,教师习惯教学生进行判断,并进行常见修辞手法的赏析。然而教学是不是就止步于此?学生止于课堂所得,对于未来的学习有什么价值呢?从理解六侧面的角度来看,以上设计仅仅触及“解释”“阐明”两个方面,学生能不能在表达中恰当使用?能不能站在表达的角度思考,修辞是不是最佳表达?知不知道自己对于修辞是否擅长?这样一思考,教学设计就会出现更多精彩。

(作者单位系四川省彭州中学附属小学)

《中国教师报》2024年08月21日第7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